乌梢蛇 Zaocys 《开宝本草》载有乌蛇,《本草纲目》释名为乌梢蛇。马志谓:“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苏颂谓:“其身乌而光,头圆尾尖,眼有赤光。……作伪者用他蛇熏黑,亦能乱真,但眼不光耳。”寇宗 谓:“乌蛇脊高,世称剑脊乌梢,尾细长。”李时珍认为剑脊细尾者为上。可见古今所用乌梢蛇的品种是一致的。 【来源】为游蛇科(Colubridae)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 【动物形态】体长可达2m左右。鼻孔大,椭圆形,位于两鼻鳞间。鼻间鳞宽大于长。眼大;眼后鳞2片。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下唇鳞9~11片,第6片最大。背鳞前段为16行,后段为14行。从颈的后部起背中央有2~4行鳞片起棱。腹鳞186~205片。肛鳞2裂。尾下鳞101~128对。体背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黑褐色。背中央的2行鳞片黄色或黄褐色,其外侧的2行鳞片呈黑色纵线。腹面灰白色。(图16-41)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性状鉴别】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图16-42) 以头尾齐全、皮黑肉黄、质坚实者为佳。 饮片 ①乌梢蛇段呈短段状,长约3cm。表面乌黑色或绿黑色,有鳞片痕,无光泽,切面黄白色或灰棕色。质坚硬。气腥,味淡。②乌梢蛇肉呈段片状,无皮,无骨,肉厚而柔软,黄白色或灰白色。质韧。气腥,略有酒气。 去蛇皮药材的骨骼鉴别法:躯椎侧面观,棘突高,前后缘较平直。前关节突上的关节面在基部上角,前后椎体下突形状极不相同,即前部椎骨的椎体下突较长,竖刀状,尖端略超过椎体的后隆面,以后逐渐变短,至中部椎骨的椎体下突成棱脊状。脉突侧面观呈马蹄形,左右两片向中线弯曲,彼此靠合。(图16-43)
图16-41 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 图16-42 乌梢蛇 【显微鉴别】背鳞外表面:鳞片呈黄棕色,具纵直条纹,条纹间距13.7~27.4μm,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此特征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背鳞横切面:内、外表皮均较平直,真皮不向外方突出,真皮中色素较多。(图16-44)
图16-43 乌梢蛇骨骼 A.鼻骨背面观 B.躯椎侧面观 1.棘突 2.椎弓突 3.前关节突 4.后关节突 5.横突 6.椎体后隆面 7.肋关节面 8.椎体下突 图16-44 乌梢蛇背鳞外表面和横切面 A.背鳞外表面 B.背鳞外表面条纹放大 C.背鳞横切面 1.游离端 2.端窝 3.色素斑 4.条纹 5.基部 6.外表皮 7.色素 8.真皮 9.内表皮 【成分】含蛋白质22.1%、脂肪1.7%。含大量的钙、磷、镁等常量元素,铁、锌、锶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较高;钡的含量达109.168μg/g,是10种药用蛇中含量最高的,应引起注意。 【生物鉴别】按《中国药典》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模板DNA提取 取本品0.5g,置乳钵中,加液氮适量,充分研磨使成粉末,取0.1g置1.5mL离心管中,加入消化液275μL[细胞核裂解液200μL,0.5mol/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溶液50μL,蛋白酶K(20mg/mL)20μL,RNA酶溶液5μL],在55℃水浴保温1小时,加入裂解缓冲液250μL,混匀,加到DNA纯化柱中,10000r/min离心3分钟;弃掉滤液,加入800μL洗脱液 [5mol/L醋酸钾26μL,1mol/L Tris-盐酸溶液(pH 7.5)18μL,0.5mol/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溶液(pH值8.0)3μL,无水乙醇480μL,灭菌双蒸水273μL],10000r/min离心1分钟;弃掉滤液,用上述洗脱液反复洗脱3次,每次10000r/min离心1分钟;弃掉滤液,再离心2分钟,将DNA纯化柱转移入另一离心管中,加入无菌双蒸水100μL,室温放置2分钟后,10000r/min离心2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置零下20℃保存备用。另取乌鞘蛇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模板DNA溶液。PCR反应 鉴别引物:5′GCGAAAGCTCGACCTAGCAAGGGGACCACA3′和5′CAGGCTCCTCTAGGTTGTTATGGGGTACCG3′。PCR反应体系:在200μL离心管中进行,反应总体积为25μL,反应体系包括10×PCR缓冲液2.5μL,dNTP(2.5mmol/L)2μL,鉴别引物(10μmol/ L)各0.5μL,高保真Taq DNA聚合酶(5U/μL)0.2μL,模板0.5μL,无菌双蒸水18.8μL。将离心管置PCR仪,PCR反应参数:95℃预变性5分钟后,进行30次循环(95℃30秒,63℃45秒),后延伸(72℃)5分钟。 电泳检测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胶浓度为1%,胶中加入核酸凝胶染色剂GelRed;供试品与对照药材PCR反应溶液的上样量分别为8μL,DNA分子量标记上样量为2μL(0.5μg/ μL)。电泳结束后,取凝胶片在凝胶成像仪上或紫外透射仪上检视。供试品凝胶电泳图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凝胶电泳图谱相应的位置上,在300~400bp应有单一DNA条带。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2.0%。 【功效】性平,味甘。祛风,通络,止痉。 【附注】据报道,充乌梢蛇的伪品主要是同科动物十余种,其中主要有锦蛇属锦蛇Elaphe carinata (Güenther)、红点锦蛇E.rufodorsata(Cantor)、黑眉锦蛇E.taeniura Cope、双斑锦蛇E.bimaculata Schmidt;鼠蛇属滑鼠蛇Ptyasmucosus(Linnaeus)、灰鼠蛇P.korros(Schlegel);连蛇属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 (Cantor);游蛇属草游蛇Natrix stolata(Linnaeus)等。这些伪品蛇与乌梢蛇的主要区别点在于:背鳞行列都是奇数,而乌梢蛇背部鳞片为偶数列。背鳞也可进行显微鉴别。在无背鳞时可用头骨、躯椎骨比较,或用蛋白电泳、薄层色谱、紫外光谱来鉴别。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