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鉴定

2024-12-11 14:33|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183| 评论: 0

摘要: 牛 黄 Bovis Calculus (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牛黄生陇西及晋地,特牛胆中得之,即阴干百日使燥,无令见日月光。”陶弘景谓:“今人多就胆中得之。一子 ...

牛 黄 Bovis Calculus

(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牛黄生陇西及晋地,特牛胆中得之,即阴干百日使燥,无令见日月光。”陶弘景谓:“今人多就胆中得之。一子大如鸡子黄,相重叠。药中之贵,莫复过此。”苏颂谓:“一子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揭折,轻虚而气香者为佳。然人多伪之,试法但揩摩手指甲上,透甲黄者为真。”可见古代所用牛黄与现今相符。

【来源】为牛科(Bovidae)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

【产地】主产于西北、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等省区亦产。产于西北及河南的称西牛黄,产于北京、天津、内蒙古及河北的称京牛黄,产于东北的称东牛黄,产于江苏、浙江的称苏牛黄,产于广西、广东的称广牛黄。

【采收加工】宰牛时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如有结石,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性状鉴别】胆黄 多呈卵形、类球形、四方体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直径0.63 (4.5)cm。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先苦而后甘,入口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16-53)

管黄 呈管状,长约3cm,直径11.5cm,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有裂纹及小突起,红棕色或棕褐色。质酥脆,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16-53)

以完整、色棕黄、质酥脆、断面层纹清晰而细腻者为佳。

【显微鉴别】取粉末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16-54)

16-53 牛黄

1.蛋黄 2.管黄

16-54 牛黄粉末

【成分】含胆色素72%76%,其中主要为胆红素(bilirubin)及其钙盐,含量为25%70%,还有少量胆绿素。胆汁酸类7%10%,包括胆酸、去氧胆酸0.45%、鹅去氧胆酸、胆石酸等及牛磺胆汁酸盐、甘氨酸胆汁酸盐类。胆固醇类1%5%。尚含脂肪酸1.0%2.1%,卵磷脂0.17%0.2%。黏蛋白,平滑肌收缩物质,为两种酸性肽类成分SMC-S2SMC-F。含多种氨基酸和钾、钠、钙、镁、铁、锌、铜、锰等金属元素。另有报道,牛磺酸浓度为牛黄中其他氨基酸的10100倍。

【理化鉴别】①取粉末0.1g,加60%冰醋酸4mL,研磨,滤过,取滤液1mL,加新制的糠醛(新蒸馏至几乎无色)水溶液(1100)1mL与硫酸溶液(50mL硫酸与65mL水混合) 10mL,置70℃水浴中加热10分钟,即显蓝紫色。(检查胆酸)

②取粉末少许,加硫酸显污绿色;如加浓硝酸则显红色。(检查胆红素)

③取本品粉末0.1g,加盐酸1mL及氯仿10mL,充分振摇,混匀,氯仿层呈黄褐色,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钡试液5mL,振摇,即生成黄褐色沉淀(胆红素反应),分离除去水层和沉淀,取氯仿层约1mL,加醋酐1mL,硫酸2滴,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检查胆固醇)

④取粉末10mg,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⑤取本品粉末10mg,加三氯甲烷-冰醋酸(41)混合溶液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红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冰醋酸(4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 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103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10.0%,水分不得过9.0%。游离胆红素 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避光操作),以胆红素作对照,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对应的位置上出现的色谱峰面积应小于对照品色谱峰面积或不出现色谱峰。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胆酸(C24 H40 O5)不得少于4.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胆红素(C33 H36 N4 O6)不得少于25.0%

【功效】性凉,味甘。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附注】伪品:用黄连、黄柏、大黄、姜黄、鸡蛋黄或植物黄色素等的粉末与动物胆汁混合制成。其外表色浅黄,体较重,断面棕褐色,粗糙,无层纹,味苦,无清香气,入口即化成糊状,无“挂甲”现象。显微镜检查可见植物组织碎片,理化鉴别与正品明显有别。驼科动物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Linnaeus的胆囊结石,个大,或有切成薄片者,质粗糙,无光泽,味不苦而咸,气微臭。有微毒。

【附】人工牛黄 Bovis Calculus Artifactus

本品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药材为黄色疏松粉末,味苦,微甘。①取本品三氯甲烷提取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45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②取本品甲醇溶液的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以胆酸、猪去氧胆酸对照品的混合溶液及牛磺酸对照品溶液作对照,以牛胆粉对照药材甲醇溶液的上清液作对照药材溶液,进行薄层色谱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③本品水分不得过5.0%。④按《中国药典》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含胆酸(C24 H40 O5)不得少于13.0%;含胆红素(C33 H36 N4O6)不得少于0.63% 。性凉,味甘。清热解毒,化痰定惊。

体外培育牛黄体 Bovis Calculus Sativus

本品以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3cm。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气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①取本品粉末少量,用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②取本品粉末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快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③取本品粉末少量,加三氯甲烷1mL,摇匀,再加硫酸与浓过氧化氢溶液(30%)2滴,振摇,溶液即显绿色。④取本品粉末0.1g,加盐酸1mL及三氯甲烷10mL,充分振摇,混匀,三氯甲烷层呈黄褐色,分取三氯甲烷层,加氢氧化钡试液5m L,振摇,即生成黄褐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层和沉淀,取三氯甲烷层约1mL,加醋酐1mL与硫酸2滴,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⑤取本品三氯甲烷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以胆酸、去氧胆酸对照品作对照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喷以10%硫酸乙醇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⑥本品含水分不得过9.0%。取本品的三氯甲烷溶液的续滤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53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度不得过0.70(检查游离胆红素)。⑦按《中国药典》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胆酸(C24 H40O5)不得少于6.0%;按《中国药典》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含胆红素(C33 H36 N4O6)不得少于35.0%。性凉,味甘。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中药鉴定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鹿茸鉴定下一篇:羚羊角鉴定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