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脑血管病诊断。 1.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小时以上(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 (1)传统诊断标准:由血管原因所致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 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2)最新诊断标准:由血管原因所致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不伴有急性梗死。 3.自发性脑内出血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4.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 (1)突然出现,迅速达到最剧烈程度的持续性、电击样头痛; (2)可伴有下列一个或多个症状、体征: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畏光、短暂性意识丧失或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脑神经麻痹); (3)CT可见沿着脑沟、裂、池分布的出血征象,脑脊液检查呈均一血性。 5.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血栓的性质、大小及部位等。可出现急性或反复发作的头痛、视物模糊、视盘水肿、眼球突出和活动受限、一侧肢体的无力和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痫性发作、孤立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或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可伴或不伴发热。 (2)检查检验:D-二聚体可升高,脑脊液可存在异常,易栓症筛查可异常; (3)影像学检查: ①CT 检查:平扫时可看到的束带征、高密度三角征;增强扫描可见到空三角征(Delta
征)。间接征象包括脑室变小、脑白质低密度、静脉性脑梗死(包括出血性梗死和非出血性梗死)、条索状高密度影等。 ②MR平扫时可直接显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以及继发于血栓形成的各种脑实质损害。 ③CTV、MRV、DSA直接显示静脉窦血栓累及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四)脑血管病的中医诊断。根据意识障碍的有无进行
“中经络”、“中脏腑”的病类诊断。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辨析脑血管病基本病机、证候要素等,进行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诊断。 四、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的治疗 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可直接至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 1.一般治疗。 (1)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治疗。 (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气道和呼吸;心脏监测和心脏病变处理;血压、血糖和体温调控;营养支持。 2.特异性治疗。 (1)再灌注治疗。 ①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适应证和禁忌证要求,患者发病4.5小时内,可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发病6小时内,可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②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6小时内,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有取栓指征时应尽快实施。发病4.5小时内可在足量静脉溶栓基础上实施。 (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无禁忌证的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非心源性小卒中 (NIHSS≤3分)患者发病24小时内,需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天后改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药治疗。 (3)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特色疗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合理处方用药,并根据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适当配合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确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4)其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凝、降纤、扩容、其他改善脑血循环药物、神经保护和中医中药治疗。 3.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常见并发症包括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梗死后出血、癫痫、吞咽困难、肺炎、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消化道出血等,需进行对症处理。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风险评估及干预时机。 对怀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早期行ABCD2评分(见下表1),预测其卒中发生风险,并尽早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估,判断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
表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量表
对新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须按急症处理,如果患者在症状发作72小时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二级或三级医院诊治:(1)ABCD2评分≥4分;(2)ABCD2评分0-3分,但不能保证2天内能在门诊完成系统检查的患者;(3)ABCD2评分0-3分,并有其他证据提示症状由局部缺血造成。 2.急性期治疗。 (1)药物治疗。 ①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首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发病24小时内,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需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天后改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应当根据患者危险因素、耐受性、治疗费用等制订个体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 ②抗凝治疗: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首选抗凝治疗,包括口服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剂。根据患者个体化因素确定药物治疗方案。 ③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特色疗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合理处方用药,并根据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适当配合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确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④二级预防:参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