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年病体质辨识的作用 体质是影响疾病和证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体质状态在老年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药和针灸往往通过对不同体质状态进行调治而获得疗效,故辨清老年人的体质特征,是中医临床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客观依据。 一、指导合理用药 1.补勿过偏,谨防壅滞 老年人体质多以“虚”为主,故临床治疗老年病时不免偏重于补益,但补虚要恰到好处,循序渐进,不可峻补太过,否则会引起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补气药味多甘,一般比较腻滞,多服、久服易致胸膈满闷。故运用补益药时,可配伍理气药,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从而达到补益疗疾之目的。 2.攻勿过猛,免伤正气 《医学入门》云:“任有外邪,忌大汗吐下,宜平和药调之。”指出老年病用药,药性宜平和,祛邪应慎攻伐。老年人体质复杂,多呈现虚实夹杂的偏颇体质,应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但老年人元气虚衰为本,不宜驱邪太过,反之伤及正气,加快衰老。 3.顾护胃气,从本缓图 《灵枢·五味》云:“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提示胃气乃人的生命之本。老年人诸脏皆虚,脾胃居于中焦,为升降出入枢纽,易受他脏之累,亦受百药之毒,因而治疗时应重视顾护脾胃,临证用药时注意慎用苦寒败胃,轻用助湿满中,少用辛香耗气之品。 二、指导针刺方法 《内经》中多处提及针刺之前要先明确患者的体质状态,依据其形气多寡、气血盛衰、贫富贵贱、大小肥瘦、少长年幼的不同来针刺。 1.指导针刺选穴 《灵枢·通天》云:“古人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老年人体质侧重“虚”和“瘀”两方面,所以针灸防治老年病的原则宜注重“扶正”和“疏通”。 2.决定针刺深浅 《灵枢·逆顺肥瘦》云:“老年人形气已衰,针刺时其针数要少,浅刺疾出。”老年人体质以虚为本,临床针刺需把握适当的刺激量,不宜过深,防止出现“刺而过此者,则脱气”的现象。 3.决定针刺感应 《灵枢·行针》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提示阴虚体质的循经感传比阳虚体质者要好。近年来关于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证实了体质是影响循经感传出现的因素之一,而老年人易出现循经感传的体质为平和质、阴虚质。 三、指导预防保健 体质形成于先天,得养于后天。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治未病”应该把重点放在平时的养护和调摄上,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可见,通过调理偏颇体质,扶正驱邪并重,综合运用,能从根本上防治老年病,提高生活质量。 1.补肾健脾,充养先天后天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先天之精,是生命之本原;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脾主运化水谷,有赖于肾气的资助,始能健旺;肾藏先天之精,亦赖脾所运化的水谷之气充养,方能充盛。先天和后天相互滋生,相互促进,因此补肾健脾是调理体质的基础。 2.调和阴阳,维持机体协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在老年人复合体质中阳虚和阴虚往往同时出现,这是由于阴阳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往往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所以在调理体质过程中必须注重阴阳双补的原则。正如《济生方》云:“阴阳得其平,则疾不生。” 3.扶正驱邪,改善体质偏颇 老年人以虚为主,“虚”既是引起衰老的原因,又是导致老年病发生的根本。“虚”又可导致气滞、痰湿、血瘀,虚实互相影响。故在干预体质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并重。如老年人肾阳虚衰,不能主水,形成阳虚水停之候,在纠正痰湿体质时,应兼顾气虚、阳虚体质,可佐以益气温阳之品,才能标本兼治,更好地调理偏颇体质。 4.调畅情志,注重身心健康 老年人在步入老年期后,必然会产生心理和情志的改变。例如离退休后,由于角色的突然转变而自觉空虚无聊;再如子女长大离家后,易孤独悲伤。这些不良的情志变化,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需要保持良好的情志活动,心胸豁达。乐观的情绪能促使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有利于延缓衰老。(《中医老年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