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临床诊治●老年病辨证概要

2024-12-24 15:27|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134| 评论: 0

摘要: 临床上对于老年病的辨证常多种辨证方法综合运用,以脏腑辨证、虚实辨证为主,结合气血阴阳辨证。老年病的脏腑辨证应着重辨明脏腑气血阴阳之虚。老年病实证主要表现为邪实,如痰、瘀、风、热、湿、郁等。这些病证有时 ...

老年病辨证概要

 

老年病临床表现常常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疾病的证候特点,临床上对于老年病的辨证,常多种辨证方法综合运用,以脏腑辨证、虚实辨证为主,结合气血阴阳辨证。

 

一、脏腑辨证

脏腑是构成人体的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五脏之间有生克制化的关系,脏与腑之间有互为表里的关系。老年人随着增龄,脏腑功能日益衰退,脏腑之间的协调变得极为脆弱,一旦发病,常累及多脏,或身兼数病,气血阴阳相互波及,虚实寒热参合更迭,病机演变尤为错综复杂。因此,对老年病进行脏腑辨证时,一定要从整体观出发,不仅要考虑一脏一腑的病变,还应该注意脏腑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这样才能把握病变的全局,抓住主要矛盾。

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在病理上,脏腑功能发生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气血阴阳的变化,而气血阴阳的病变也要影响到某些脏腑。总之,气血阴阳的病变是与脏腑密切相关而存在的。

因此,老年病的脏腑辨证,应着重辨明脏腑气血阴阳之虚,兹就五脏常见虚证的辨证要点分述如下。各脏腑的实证请结合“虚实辨证”。

1.

(1)心阳虚

【病机概要】年老体衰,或久病体虚,或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致心气不足。

【辨证要点】心悸,气促,心痛,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等,为心阳虚之主症,与面色白、自汗、形寒等症参见。心悸的特点为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动则尤甚。气促的表现为阵阵发作,气短而息促,行动尤甚。心痛系暴作,并现肢冷,脉疾数而散乱,甚则口唇手足青紫晦暗。

(2)心阴虚

【病机概要】思虑劳心过度,以致营血亏虚,阴精暗耗,阴不敛阳,心阳浮越。

【辨证要点】心悸、心痛、少寐、心嘈、舌质淡红、苔少或舌下干赤等为心阴虚之主症。其心悸特点为悸而烦,惊惕不安。少寐多伴梦扰不宁。心嘈乃心中灼热似饥。此外,或见健忘、梦遗、盗汗、多疑善惑等症。

2.

(1)肝阴虚

【病机概要】老年肾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虚风内动,或精不化血,肝血亏虚,经脉失养。

【辨证要点】眩晕头痛、耳鸣耳聋、麻木、震颤、雀目、舌质干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等为其主症。其眩晕、头痛为头目昏眩欲倒,不欲视人,昏而胀痛,绵绵不停。耳鸣、耳聋系逐渐而起,鸣声低微,经常不已,按之可减。麻木为肢体有不仁之感,抚之觉快。震颤为肢体肌肉动,自觉或他觉发抖动摇,甚者四肢筋挛拘急。雀目为两目干涩,入夜视力大减,或成夜盲。此外,尚可见面部烘热、午后颧红、口燥咽干、少寐多梦等。

3.

(1)脾阳虚

【病机概要】饮食生冷肥甘,或过用寒凉药物,及久病失养,脾阳不振,运化无权。

【辨证要点】面黄少华、脘冷或泛清水、腹胀、食入运迟、喜热饮、便溏、溲清利、舌淡、苔白、脉濡弱为其主症。或见肌肉消瘦、四肢不温、少气懒言等。

(2)中气不足

【病机概要】素体气虚,或因劳倦过度,或因病久耗伤脾胃之气,升清降浊无权。

【辨证要点】食欲不振、声低气怯、四肢乏力、肠鸣腹胀、大便薄溏而便意频、舌淡、苔薄白、脉缓或濡细等为其主症,或见肌肉消瘦、动则气坠于腰腹、脱肛等。

4.

(1)肺阴虚

【病机概要】外感燥邪或肺痨邪毒,或久咳伤肺,气血亏损,以致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耗灼肺金。

【辨证要点】咳呛气逆,痰少质黏,咯吐不利;咳而痰中带血,或为血丝,或见血块;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少寐失眠;口干咽燥,或音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2)肺气虚

【病机概要】劳伤过度,病后元气未复,或久咳伤气,致肺气亏虚,失其温煦。

【辨证要点】咳而短气,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音低怯;面色白,畏风形寒,或有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5.

(1)肾阳虚

【病机概要】老年肾气日衰,或大病久病,或劳损过度,肾气亏耗,命门火衰。

【辨证要点】面色淡白,腰脊酸软,小便清长,或尿频,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滑精早泄,阳痿;短气喘逆,动则尤甚,小便常随咳出;头昏耳鸣,形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2)肾阴虚

【病机概要】年老肾阴亏虚,或久病之后,或热病后耗伤肾阴,阴虚生内热。

【辨证要点】形体消瘦,腰酸腿软,少寐健忘,头昏耳鸣,颧红唇赤,潮热盗汗,口咽干痛,小便黄,大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虚实辨证

老年病实证主要表现为邪实,如痰、瘀、风、热、湿、郁等。这些病证有时单独出现,更多的是伴随气血阴阳或脏腑之虚证出现,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

老年病由痰、瘀、风、热、湿、郁所致的,其病理多为本虚标实,临证时应分清标本虚实的主次。

1.痰证

【病机概要】老年人以正虚为本,易感外邪。外邪袭肺,肺失宣降,肺津可凝聚成痰;饮食不节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则水湿凝聚成痰;年老肾衰或久病伤肾或劳欲伤肾,开阖不利,则水聚成痰。此外,老人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煎熬津液亦可成痰。

【辨证要点】眩晕,头重如蒙,痰壅气急,胸胁闷痛,肢体麻木或震颤,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结节、肿胀,苔腻,脉弦滑。

2.血瘀证

【病机概要】久病多瘀,久病入络。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渐衰,气血生化乏源,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行而致气虚血瘀;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则气滞血瘀;久病生痰而阻遏气机,可致痰瘀互结;老年人阴血不足,血运滞涩,或阴虚火旺,灼血为瘀,皆可导致瘀证;老年人阳虚生内寒,寒性收引,气血滞涩,也可导致血瘀证;感受热邪,或过用温燥之品,灼血为瘀,亦可致血瘀证。

【辨证要点】血瘀证病程多较长,见身体某处疼痛,如胸胁痛、胃脘痛、头痛等,痛处多固定,且疼痛较剧烈,亦可见出血、肿块,唇舌紫暗,舌下青筋显露、迂曲,脉涩。

3.风证

【病机概要】老年人肾虚阴亏于下,肝阳偏亢于上,易生内风;老年人痰浊、瘀血、外感等病理变化皆易化热,热盛风动。

【辨证要点】头晕目眩,四肢拘急、抽搐,肢麻、震颤、强直,甚至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4.火热证

【病机概要】老年阴液亏虚,若外感热邪,或七情内郁,则可导致火热证,无论内生之火还是外感邪热,其主要病机皆为阳盛阴虚。

【辨证要点】壮热,烦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咽干舌燥,甚或神昏窍闭,舌红苔黄,脉数。

5.水湿证

【病机概要】常因老年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或饮食生冷、肥甘厚味、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致津停不化,湿从内生。

【辨证要点】泄泻,淋浊,水肿,脘腹不舒,纳谷不馨,厌食油腻,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脉滑或濡。

6.气郁证

【病机概要】年老脏气虚弱,常因情志失调,或所愿不遂,或恼怒忧思,或悲愁恐惧而致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气郁日久,可化火、酿痰、成瘀,加重脏腑功能失调。

【辨证要点】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易怒喜哭,或伴胁肋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多梦,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弦。(《中医老年病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