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临床诊治●老年病治疗概要

2024-12-24 15:34|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63| 评论: 0

摘要: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老年病治疗的全过程,主要体现为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三个主要方面。老年病治疗注重脾肾、顾护胃气、病证结合、调摄心身、重视调护 ...

老年病治疗概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老年病的防治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老年病治疗的全过程,主要体现为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三个主要方面。

 

一、防治原则

1.预防原则

(1)未病先防 是指对有可能发生疾病的个体和人群,在未患病之前,预先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一是老年常见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在中青年人可发病而老年人患病率明显增高的急慢性疾病,往往由多因素所致,故从中青年期着手预防甚为重要。二是老年特发病,如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性痴呆、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白内障等,只发生于老年人,器官组织的退行性变是此类疾病的发病基础。三是时令病,如外感性疾病。老年人正气多有不足,易受外邪,在天气寒冷的冬季,应指导体质差、气虚的老年人预防感冒,以免加重其他病情。

(2)有病早治 是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进而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状态的治疗原则。由于老年人具有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等,因而易漏诊,且病理表现呈多样性、多病因特征。如恶性肿瘤(肺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等),早期常缺乏临床症状,一旦出现症状,60~80%已属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窗。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3)既病防变 是指对已患某些疾病者,结合体质的特异性及时治疗,防止恶化。《金匮要略》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意在治疗肝病时,应注意应用调补脾胃之法,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以防止肝病传脾。根据疾病传变的规律,防其传变,对可能受到传变的脏腑和可能受到影响的气血津液,采取预防措施,阻断和防止病变的发展和传变,把病变尽可能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以利于疾病的彻底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例如,老年人肺炎的主要病变在肺,但体质较差、病情较重的老年人常出现神昏、谵语、烦躁等热毒内陷心包的危急重症,而且热毒内陷心包是老年人肺炎患者死亡的重要病机,临床应积极防止病情恶化。

2.治疗原则

(1)病机复杂,治病求本 要求透过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抓住病变的本质,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年高之人脏腑亏损,气血不足,抗病能力差,常呈现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且易突变。如老年阳气衰微,若病重导致阳脱,则应急予大量参附之品回阳救逆,采取“急则治其标” 的法则,待病情平稳后再调其阴阳。反之,如病情不急,治疗时应缓图其本,即“缓则治其本”。

(2)脏腑亏虚,扶正祛邪 扶正是通过补虚方法达到扶助正气。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此时应根据病机变化、病人体质、气血盛衰等,应用平补、清补、温补、峻补等法则,提高机体抗邪的能力,但不可过用补益之品。祛邪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但老年病治疗中祛邪之法的运用应慎重,攻邪不可过猛,以免更伤元气。老年之病多虚实夹杂,故治疗上多攻补兼施,补而不偏,攻而不伤,补中有泻,泻中寓补,如此才能做到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滞邪。

(3)阴阳失调,调理平衡 老年患者由于阴阳平衡造到破坏,故在治疗上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在“损其有余”的同时,应当重视“补其不足”。老年患者阳虚中夹有阴虚,阴虚中伴有气虚或阳虚,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调理老年患者的阴阳亏虚,可适当选择鹿角胶、紫河车、龟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填精,以滋化源。

(4)脏虚腑滞,调和气血 气血是各脏腑及其他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各具其功,又相互作用。老年人因纳食减少,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加之疾病的影响等原因,致气血生化乏源,故在调理气血时,务必注意气血的互根、互用。如补气养血的当归补血汤,即是以养血之当归配伍补中益气之黄芪。同时,气血失和是产生疾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如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或血虚、血热、血瘀,或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等。《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例如,老年血证患者,辨证为气虚不摄,血溢脉外,应遵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治疗原则,通过补气以统摄血液。

(5)三因制宜,个性治疗 老年人阴阳平衡能力差,加之四时气候的变化,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个体体质的强弱,所患疾病及证候的差异,故治疗时当细辨。春夏之季,阳气升发,腠理开泄,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秋冬之节,阴盛阳虚,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北方地区冬季天气寒冷,老年患者常外感寒邪,治疗时应注意散其表寒;南方地区夏季多湿热,老年患者常见湿阻中焦的证候,治疗时应注意运脾化湿。老年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较之其他人群更为明显,因此,老年病治疗上更加强调因人制宜,临床时需注意探究适合不同老年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治疗特点

1.注重脾肾 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用,虚证之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注意保护脾肾功能。年老之人,秉承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已竭,肾气渐衰,脏腑功能虚弱,须依靠后天之本脾化生的精微来补养,故顾护脾肾乃重要治则。老人脾胃功能减弱,形衰神疲立现,胃纳好转,病情亦随之稳定或好转。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藏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华。肾之精气亏虚,形体亦随之逐渐衰老而见肾虚征象,可谓穷于精者万邪蜂起。由此可见,培补脾肾对于老年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脏腑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治疗上需相互兼顾,方可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2.顾护胃气《灵枢·五味》记载:“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论》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强调了治疗老年之病要重视调治胃气。老年气血阴阳多有不足,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更应注重顾护胃气。阳明胃气,以决寿夭;沉疴养胃,可望生气;先天已衰,求之后天;治病养生,无胃不任。另外老人脾胃功能减弱,对药物吸收较慢,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药物代谢相应延长,会影响药力发挥,易出现不良反应。

3.病证结合 即通常所说的“先辨病,再辨证”,“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如胃下垂、肾下垂、阴挺、脱肛等不同的病变,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致相同的“中气下陷”或“脾气下陷”的病理机制,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微观辨证”的思路。所谓微观辨证,就是将各种化验检测结果作为症状和体征的延伸,融入中医学的辨证材料之中,使其能够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或某一类型的本质,即证候的实质,提高了辨病辨证的精准度。老年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病变波及的脏腑较多,故宜强调辨证论治,针对发病不同阶段,施以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原则。

4.调摄心身 老年人由于生理的、社会的原因,易造成失落、孤独等特殊的心理变化,或因罹患疾病而一出现某些不良的心理变化,如悲观、焦虑等。《淮南子·原道训》曰:“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摄生三要·存神》载:“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因此,在老年病的治疗中,应注意结合老年人心理特点,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心身的全面康复。

5.重视调护 恰当的调护,有利于正气的恢复、邪气的祛除和患者早日康复。调摄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精神护理、服药护理等。由于饮食的性味多平和,不损伤正气和脏腑,与药物相比较无特殊的副作用,较易为患者所接受。尤其是体质过于虚弱之患者,胃气虚弱不支,以致经受不了药物的治疗,通过饮食的调理,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运动有促进气血运行、经络通畅、脏腑协调、强健筋骨、宁神定志等作用,老年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禀赋强弱、体质差异、疾病不同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形式,动静结合,形神共养,以提高疗效,增进体质。如老年人患风寒表证,在使用发汗解表治疗时,要注意老年人多有体虚卫外不固、阴虚血少、汗源不充的特点,护理上不仅应避免再受风寒,还应给患者酌加衣被,辅以热汤、热粥,促其发汗。此外,食疗、运动、心理保健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疗效,促进心身的全面康复,增进体质。(《中医老年病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