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康复与护理●老年病护理概要

2024-12-26 09:52|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44| 评论: 0

摘要: 中医学认为老年患者体质逐渐发生变化,脏腑功能低下,易出现阳气衰微、阴气不足等证。老年人患病具有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疗效不显等特点。对老年患者的常护中应遵循情志、膳食、起居、用药、安全、辨施、临终护理 ...

老年病护理概要

 

中医学认为老年患者体质逐渐发生变化,脏腑功能低下,易出现阳气衰微、阴气不足等证。老年人患病具有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疗效不显等特点。因此,加强老年病的护理十分必要。在对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应遵循以下方面:

 

一、情志护理

老年病患者常伴随各种情志异常的情况,又由于慢性病较多,病程较长,常常对治疗丧失信心。《灵枢·师传》:“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护理人员应首先深入病房,与其交谈,对患者的病情及思想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针对引起患者情志异常的不同原因,采用针对性的语言予以疏导,或解释病情,或劝慰鼓励,或情境转移,帮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解除其思想上的负担,从而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与患者交谈中要仔细斟酌,注意遣词造句、语音语调等,并尽量调动一些非语言因素,如得体的仪表、优雅的举止等,使老年病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慰藉。

 

二、膳食护理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调养身体须“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所以对于某些消化功能欠佳的老年患者,除了在日常护理中宣传饮食宜忌的内容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饮食方案。如寒证者应忌食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进温性食物;热证者应忌辛辣、醇酒、炙煿等燥热食物,进凉润食物等;阳虚者宜忌食寒凉,进温补食物。同时需注意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食物选择上应多摄入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少辛辣等食品。

 

三、起居护理

老年患者所居病室应舒适干净、温度适宜,同时需关注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慎起居,谨防感受外邪。阳虚者病房宜温暖向阳,阴虚者宜凉爽清静,避风寒,尤其是阳虚患者,沐浴或睡眠时要适当保暖,以免受凉。

另外,对于行动迟缓、活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在护理中应积极协助其进行一系列肢体恢复运动,并加强床边护理,以预防褥疮。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叮嘱患者睡前洗脚,少喝浓茶,禁止吸烟,并对患者的床单被褥勤于打扫,使其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为患者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华佗有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全消,血液流通,病不得生。”对于病情较轻,或病后处于康复时期的老年患者,应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气功、太极拳、导引等,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活动筋骨、调养脏器等作用。

 

四、用药护理

老年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多以药物为主,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中药煎服方面的知识,以做好指导。护士发药时应仔细核对姓名,并亲自将药品送至患者处,协助患者按时吃药后再离开。若服用攻邪的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及患者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如老年患者服用解表药物时,护理人员应特别观察患者发汗情况,少量出汗即可,避免其汗出太过,以免耗气伤津,并注意及时更换衣服,防止汗出当风,重感外邪,使病情反复。

 

五、安全护理

老年患者在选择入院治疗后,医护人员应对其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病情确定是否对其采取约束身体的措施。对于神志不清、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随时监测变化趋势,对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病室要设置严格的防火措施,加强对烟火的使用管理,防止患者烧伤、烫伤。另外,老年患者由于视力和记忆力不佳,容易看错或重复服用自备药品,护理时应适时提醒患者。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为防止感染新病,患者之间应尽量避免互相走访,尤其是患呼吸道疾病或发热的老人,还应加大力度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六、辨证施护

老年患者身体禀赋不同,病情亦不相同,临床护理时要根据患者正邪的盛衰,因人制宜,制订护理计划,同时还应从中医的望、闻、问、切入手,对患者的神情、面色、体态、声息、舌脉、饮食、二便以及睡眠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及时指导辨证论治、辨证护理。

 

七、临终护理

早在两千年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地官》中就载有“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这里的“养老”,不仅仅是指对老年人的赡养,也包括对老年人临终之际的关心照顾。老年人年事已高,容易产生对死亡的恐惧,但自身还是有很强的生存欲望,特别是生病入院之后,心态消极,对死亡的恐惧感日渐增加,此时护士应积极地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人的必然过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让老人有尊严、较完满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中医老年病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