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痰蒙神窍证 症状:喉中痰鸣,痰黏稠,喘促,动则喘甚,头痛,烦躁,恍惚,嗜睡,谵妄,昏迷,或伴肢体动,甚则抽搐。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痰蒙神窍,可见恍惚,嗜睡,谵妄,烦躁不安,昏迷;肝风内动则见肢体抽搐;肺虚痰蕴,故咳逆喘促或喉中痰鸣,动则喘甚;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为痰浊内蕴或化热之象。 治法:豁痰开窍醒神。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胆南星涤痰息风;竹茹、枳实、清热化痰利膈;郁金、远志、石菖蒲开窍化痰降浊。 痰浊蒙窍,合至宝丹化浊开窍;痰热闭窍,加安宫牛黄丸清热化痰开窍;伴肝风内动、抽搐明显,加羚羊角粉、钩藤、全蝎清热息风;热结大肠,腑气不通,加大黄、芒硝泻热通腑;痰浊蒙窍,合苏合香丸化痰开窍;瘀血明显,唇甲紫绀,加红花、桃仁、水蛭活血通脉。 (6)心肺气虚证 症状:喘促,动则喘甚,咳嗽,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加重,神疲自汗,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结代。 证候分析:肺气虚损则不能辅助心脏通行血脉,又累及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肺两虚,故见喘促、胸闷气短、心悸;肺气虚,故见自汗、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结代为心肺气虚之征。 治法:补益心肺。 代表方:养心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茯苓、炙甘草健脾益肺;肉桂、五味子温肺纳气平喘;麦冬、远志安神益智。 咳嗽痰多、舌苔白腻,加半夏、厚朴、杏仁理气化痰;动则喘,加蛤蚧粉纳气平喘;面目浮肿、畏风寒,加淫羊藿、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心悸、自汗,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安神定悸、固表止汗;血瘀较甚,加当归、地龙、赤芍活血通脉。 (7)肺肾气虚证 症状:喘促,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面目浮肿,头昏,神疲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或伴有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肺肾气虚,失于摄纳,所以喘促,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寒饮伏肺,肾虚水泛则咳嗽,痰白如沫,面目浮肿;肺肾两虚,则头昏、神疲乏力、易感冒;肾虚膀胱失约,则小便频数,夜尿增多;舌质淡、苔白,脉沉弱为肺肾气虚之征。 治法:补肾益肺,纳气平喘。 代表方:人参补肺饮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补肺气;五味子收敛肺气;山萸肉、补骨脂补肺肾;苏子、枳壳、浙贝母、陈皮化痰降气。 咳喘痰多,舌苔白腻,加半夏、厚朴、茯苓、白术健脾化痰;小便频数,加益智仁、莲子、桑螵蛸益肾固摄;怕冷,肢体欠温,加肉桂、干姜、鹿角胶温阳散寒;气虚夹瘀,口唇紫绀,加当归、赤芍、丹参活血通脉。 (8)气阴两虚证 症状:喘促气短,动则加重,不能平卧,气不得续,胸闷,咳嗽少痰,咯痰不爽,自汗,盗汗,神疲乏力,易感冒,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伴面红,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舌质红、苔少,脉沉细。 证候分析:肺肾气虚,则喘促气短、胸闷,动则加重;肺肾气虚日久则兼有阴伤,故自汗、盗汗,神疲乏力,手足心热;肺肾两虚,不能推动气血运行,则见紫绀;舌质红、苔少,脉沉细,为肺肾气阴两虚之征。 治法:补肺滋肾,纳气平喘。 代表方:人参补肺汤合生脉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炙甘草补肺气;五味子收敛肺气;麦冬养阴;熟地、山萸肉补益肺肾;百部、浙贝母、陈皮化痰降气;当归补血活血。 痰黏难咯,加百合、玉竹、沙参养阴润肺;腰膝酸软,加杜仲、补骨脂温阳补肾,强壮腰膝;盗汗明显,加煅牡蛎、浮小麦养阴敛汗;手足心热甚,加知母、黄柏、鳖甲清虚热。 血瘀既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机环节,也是常见兼证。血瘀证常见面色紫暗,胸闷、胸痛,唇甲青紫,舌下脉络迂曲、粗乱,舌质暗红、瘀斑、瘀点、紫暗,脉涩、结、代,治以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 【西医治疗】 1.急性加重期治疗 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 (1)控制感染 参考痰涂片、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不能明确何种致病菌感染时,可根据感染的环境及痰涂片革兰染色选用抗菌药物,提倡对致病菌的覆盖,目前主张联合用药。社区获得性感染多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医院获得性感染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或选用两者兼顾的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原则上选用窄谱抗生素为主,选用广谱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可能的继发真菌感染。 (2)治疗呼吸功能不全 宜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扩张支气管、糖皮质激素、增加分泌物的排出、湿化气道、通畅气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控制心力衰竭 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患者尿量增多,水肿消退,肿大的肝缩小,压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剂。但对治疗后无效的较重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 (4)控制心律失常 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控制感染、纠正缺氧后可自行消失。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 (5)抗凝治疗 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防止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6)防治并发症 积极救治并发症,具体治疗方法可参阅有关章节。 (7)营养支持治疗 肺心病多伴有营养不良和呼吸肌疲劳,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8)加强护理工作 因病情复杂,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心肺功能的监护。借助翻身、拍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有效措施。 2.缓解期治疗 多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逐渐使心肺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综合治疗】 1.肺康复 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章节中肺康复的治疗方法。 2.针灸治疗 针刺以肺俞、大椎、定喘、中府、风门为主穴,配穴如下:咳嗽配尺泽、太渊;痰多配中脘、足三甲、丰隆;肾虚配肾俞、关元、太溪。虚寒者配以艾条温和炙,虚热或合并肺热较甚者在针后分别于大椎、定喘处和左右肺俞、中府处各一个火罐。为了预防咳喘的复发,次年夏季,不论发作与否可再针灸,以巩固远期效果。 3.舒肺贴 由白芥子、芫花、延胡索、干姜、细辛、椒目、肉桂等组成。第1组穴取大椎、肺俞、定喘、脾俞、肾俞,第2组穴取天突、膻中、肾俞、膏肓俞、中府,两组穴位三伏天交换贴敷。一般6~12小时后取下,如有烧灼感可提前取下,无烧灼感可延迟12小时,在贴药的局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水泡、麻痒现象。常用于肺心病缓解期。 4.食疗调养 饮食宜清淡,进食营养丰富、高热量、高纤维、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用具有祛痰养肺、健脾益气的食品,如雪梨、薏苡仁、山药、木耳,以及黄芪红枣汤、莲子粥等补益肺脾肾的食疗方。忌辛辣、肥甘、过酸、过咸,戒烟酒、浓茶。 5.心理疏导 慢性肺心病患者病程长,发病机理复杂,临床病情表现危重,虽经多方面综合治疗,仍不能有效逆转或阻止肺心病的进行性发展,患者往往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缺乏信心,有自暴自弃的心理。成功的心理治疗能克服患者的消极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临证备要】 1.补虚扶正之法贯穿始终 肺心病为沉疴痼疾,缠绵难愈,在其发病过程中,虽有外邪侵袭、痰瘀阻络或阳虚水泛等多种情况存在,但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始于肺,肺病及脾、肾、心,多以气(阳)虚、气阴两虚为主,故补虚扶正应成为其主要治则之一。在治疗中应兼顾缓急,或补肺,或健脾,或温肾,或益心等,或兼而有之,如补肺益肾、温补心脾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减少患者复感外邪的机会,降低其发病率。 2.注重化瘀通络 心肺同居胸中,心与脉相连,而百脉朝会于肺,心肺血脉相通。肺气虚可致心气虚,气虚运血无力,血滞于肺内形成瘀血。瘀血既是慢性肺心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导致其进一步加重恶化的重要病理因素。唐容川《血证论·瘀血篇》记载:“瘀血乘肺,咳逆喘促,鼻起烟煤,口丹色黑。”临证要注重调气行血、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此外,痰可致瘀,瘀可生痰,二者常互为因果,交互为患,此时必须痰瘀兼顾。 3.强调肺肠同治《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大肠以通为用,肺气以降为和,二者一通一降,相互依赖,互为因果。肺主宣发是肠道得以濡润的基础,肺主肃降是肠道传导功能的动力;肠道传导通畅,则肺气不致于壅滞。基于此,通里攻下,从肠治肺,肺肠同治可应用于慢性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 【预防调护】 中医素有“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因此要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过敏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等,包括注意防寒保暖、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调畅情志、改善环境、控制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吸入,尤其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倡戒烟。护理中要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痰色、量、质地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皮肤有无出血点或瘀斑,呼吸的频率、深度等。掌握输液速度,以防心衰加重,导致肺水肿。 【名医验案】 某男,76岁,2004年3月19日初诊。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60年,因不慎受凉后加重1个月。1982年在某医院诊断为肺气肿、肺心病。刻下症见:咳嗽,咯白黏痰,不易咳出,活动后气短,喘息,唇甲紫绀,日常活动(如刷牙、洗脸、上厕所等)即有明显症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咽痒,夜间口干,疲乏,恶风,易汗出,纳食可,大便干,舌略红,舌苔薄黄,脉沉弦。辨证为肺肾气虚,痰浊阻滞。治宜调补肺肾,化痰降气,宣肺平喘。 处方:炙枇杷叶10g,紫菀15g,杏仁10g,紫苏叶10g,前胡10g,蝉蜕8g,五味子10g,山茱萸10g,枸杞10g,女贞子15g,菟丝子10g,百部10g,黄芩10g,鱼腥草25g,麦冬15g,地龙10g。 4月16日二诊:服药14剂后咳嗽明显减轻,晨起咯多量白黏痰,活动后喘息,时胸闷、憋气,可平卧。服药21剂后无咳嗽,晨起少量白黏痰,不易咳出,活动后喘息减轻。上方去前胡、百部、黄芩、鱼腥草、麦冬,加淫羊藿以增强调补肺肾之力。 处方:紫菀15g,杏仁10g,紫苏子叶各10g,半夏10g,葛根25g,地龙10g,蝉蜕8g,淫羊藿10g,莱菔子10g,山茱萸10g,五味子10g,菟丝子15g,枸杞10g,橘红10g。 5月14日三诊:病情稳定,可散步慢行,舌淡红,苔白,脉弦。调整治法,益气活血,调补肺肾。 处方:太子参15g,五味子10g,麦冬15g,黄精10g,丹参10g,川芎8g,紫菀15g,杏仁10g,紫苏子叶各10g,地龙10g,前胡10g,橘红10g,淫羊藿10g,菟丝子10g,山茱萸10g。 继续服药2个月后,爬三层楼时有气短的感觉,晨咯少量白痰。 按语:此为宿有痰浊阻肺、气失宣降、正气暗耗之痼疾,新有外感六淫之邪侵袭而使病情加重。风寒之邪袭肺,肺失清肃,痰浊阻肺,故见咳嗽、咯白色痰等实证;慢性肺系疾病日久,正气亏虚,肾虚不能固摄于下,肺虚难主呼吸,肺肾气虚,故见活动后气短,喘息,易疲乏,易出汗等虚证。 (晁恩祥.晁恩祥临证方药心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中医老年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