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指在清醒状态下尿液自行排出而不能自控者。尿失禁是老年人的常见综合征,发生率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UI分为压力性UI、急性UI和混合性UI。老年女性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性器官退化、尿道括约肌松弛等生理特点,UI发病率高达30%~65%,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多数患者认为UI是衰老的自然现象,其就诊率低、治疗依从性较差。 本病多属于“遗溺”“小便不禁”范畴。 【病理机制】 老年期尿失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尿路感染、药物(如利尿剂、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等)、大脑皮质疾患(中风、痴呆等)损伤尿道括肌,或骨盆神经的手术、脊髓疾患、糖尿病、前列腺疾病、膀胱疾患等为常见因素,女性更年期的特殊性、多次分娩造成子宫下垂和有过泌尿生殖器手术史的妇女,以及老年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致萎缩性尿道炎、阴道炎,使尿道黏液生成减少,尿道密闭性下降,同时盆腔底部组织老化加速,常引起尿失禁。 【病因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因年迈体虚、久病耗损,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心太过等,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肾阳虚衰,下元不固,膀胱气化失司,或肝肾两虚,膀胱筋脉失濡,加之虚热内扰,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或肺脾两虚,气虚失摄,三焦水道失于约束;或湿热实邪下迫、下焦蓄血等,使肾之开合失常,膀胱气化失约而发为本病。 本病病位在膀胱,涉及肺、脾、肾,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之虚,标实有痰浊、寒凝、湿热、瘀血之别,而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致使疾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主要以阳虚为本,由肺而及脾肾;晚期气虚及阳,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多属阴阳两虚。尿失禁急性加重期以标实为重,稳定期以本虚为主。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得出初步的诊断,重点检查有无引起尿失禁的解剖和神经方面的异常,有无活动障碍、病理神经反射和认知功能障碍,有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及腹部包块等。妇科检查应注意外阴与会阴体情况,是否存在盆腔包块、生殖泌尿系瘘、炎症等。 常见的尿失禁类型有急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有严重尿频、尿急症状,其特点是先有强烈的尿意,后有尿失禁,或在出现强烈尿意时发生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病人常在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充溢性尿失禁患者通常膀胱内大量尿液充盈,但又排不出,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功能性尿失禁患者能感觉到膀胱充盈,只是由于身体运动、精神状态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忍不住或有意地排尿。 通过盆底肌功能测试、神经反射检查、测定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查、诱发试验等可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发于年老体弱者居多,多为肺脾肾不足,形成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应区分偏虚偏实的不同。一般缓慢发病的以正虚为主,急性发病者以邪实为主;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肺脾肾不足,或久病不愈,致正气耗损,多形成本虚标实之虚实夹杂证。 (2)辨阴阳 阳虚者,常伴有少腹拘急不舒,面白无华,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质淡,脉沉细;阴虚者,常伴有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舌苔少,脉象细数等。 (3)辨脏腑 肺气虚,则气短,动则益甚,咯痰清稀,声音低怯,神疲体倦,面色白,畏风自汗,舌淡苔白,脉虚;脾气虚,则脘腹胀满,食后为甚,纳食不馨,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无力;肾气虚,则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白,滑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小便次数多而清,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四肢不温,脉细弱等。 2.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为其治疗原则。急性加重期以温化痰饮、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稳定期以补益肺气、益气健脾、温补肾气为要。 3.证治分类 (1)肺脾两虚证 症状:小便失禁,尿次频数,量少色清,时有自遗,食欲不振,畏寒,四肢乏力,动则气喘、自汗出,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而无力。 证候分析:肺病久治不愈,肺脾两虚,气失摄纳,故小便失禁,尿次频数;肺气虚,卫表不固,故自汗出,四肢乏力,畏寒;脾虚运化失常,中气下陷,则食欲不振,便溏;肺失治节,脾不帅血,则见舌淡,苔白,脉细而无力。 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固摄。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人参、白术、炙甘草补脾肺之气;陈皮、砂仁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升提下陷之中气。 肺虚有寒,加桂枝、细辛温肺散寒;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加制附子、五味子回阳救逆。 (2)肾阳虚衰证 症状:小便失禁,量多色清,夜尿多,眼眶黧黑或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动则气短,倦怠乏力,畏寒肢冷,阳痿早泄。舌质淡嫩,苔少,脉沉细。 证候分析:年老体衰,或久病伤阳,命门火衰,阳气虚弱,膀胱气化乏力,州督之职失司,则小便失禁,量多色清,夜尿多;阳虚失煦,则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短气乏力,阳痿早泄;舌质淡嫩,苔少,脉沉细,均为肾阳虚衰之候。 治法:温补肾阳,益气缩尿。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附子、桂枝、肉桂温补肾阳;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益智仁、补骨脂、菟丝子、五味子补肾固摄。 阳虚甚者,用四逆汤加减峻补元阳;尿失禁较重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桑螵蛸固摄缩泉;腰膝酸软者,加续断、杜仲、淫羊藿温肾助阳;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摄精止遗。 (3)肝肾阴虚证 症状:小便失禁,色黄量少,伴头晕目眩,耳鸣目干,肢体麻木,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胁肋隐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上扰,头目失于阴精的滋养,故见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虚热内扰,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则小便失禁;肾阴不足,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肝阴不足,肝脉失养,故胁痛;阴虚内热,虚火上扰,则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补肝肾,佐以固涩。 代表方:大补阴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黄、龟板、鳖甲、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黄柏、知母泄火坚阴;猪脊髓、蜂蜜填精益髓,保阴生津。 咯血或吐血,加仙鹤草、侧柏叶止血;盗汗,加糯稻根、浮小麦、煅牡蛎敛汗;尿涩不畅者,加土茯苓、鱼腥草、车前子利尿通淋。 (4)湿热下注证 症状:尿意急迫,小便失禁,尿黄频数,余沥不爽,甚或身热口干,大便秘结,少腹不舒。舌红,苔黄腻或浊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下注,蓄滞膀胱,气化失司,约束无权而形成尿失禁;气化不利,则排尿不爽;湿热熏蒸,气机不利,则身热口干,大便秘结,少腹不舒;舌红,苔黄腻或浊腻,脉滑数皆为湿热内蕴之征。 治法:清热化湿,利腑通淋。 代表方: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滑石、黄柏、木通、栀子、大黄清热利湿;萹蓄、瞿麦、车前子、茯苓、泽泻通利小便。 尿血者,加生地、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脾虚者,加白术、怀山药、苍术益气健脾。 (5)下焦蓄血证 症状:小便失禁,或淋漓不畅,尿色如常或带血,发热或不发热,腹中疼痛,少腹拘急或硬满或疼痛。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涩或细数。 证候分析:久病虚瘀,或行会阴、尿道手术患者,膀胱功能失司,气化失常,则小便失禁;血瘀则气滞,气机不畅,故小腹胀满隐痛;瘀血久而化热,则淋漓涩痛;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涩或细数皆为瘀血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定痛。 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蒲黄、五灵脂、川芎、元胡、没药活血理气;当归、赤芍行瘀活血;小茴香、肉桂、干姜温通血脉。 偏阴虚者,加枸杞、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偏阳亢者,加龟板、白芍、天冬、怀牛膝滋补肝肾;瘀血甚者,加桃仁、红花、水蛭、虻虫活血化瘀。 【西医治疗】 急迫性尿失禁首选行为疗法;压迫性尿失禁需加强提肛肌的收缩练习;充盈性尿失禁,主要是减少残尿量,防止尿液逆流回肾与防止肾功能减退。老年性尿失禁的治疗原则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主要保持下尿路干燥,不需其他保护措施,能正常参加社会活动,独自在家处理尿失禁,无须或减少其他护理。 1.一般治疗 ①行为方式治疗:主要是制定个体治疗方案,包括排尿时间表,延长排尿时间,盆底肌肉训练,腹压控制,抑制尿急,生物反馈,神经电刺激等。其治疗有效率高达81%。②改变生活方式:尽可能控制液体摄入,减少咖啡饮料,同时减轻体重。通过记录24h液体摄入量和排尿日记有助于避免膀胱突发性充盈而出现尿失禁。避免膀胱刺激性食物。 2.确定性病因的治疗 ①逼尿肌功能亢进,行为疗法是治疗的基础,要求患者配合,清醒期间每1~2h排尿1次。一旦白天恢复约制功能,即将排尿间隔延长30min,如此逐步训练,至间隔达4~5h。对不能合作的患者,可选用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溴丙胺太林、丙米嗪、多塞平、奥昔布宁等。对顽固性疾病,如间歇性导尿方便易行,可给予膀胱松弛药,有意识地造成尿潴留,让患者每日排空膀胱3~4次。如所有方法都未成功,可能要用体外收集器或保护垫。②压力性尿失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传统术式主要为耻骨后膀胱颈尿道悬吊术。不愿手术者而又能长期按医嘱执行的女性,盆底肌训练对轻、中度尿失禁有效。轻至中度尿失禁尚可选用一种α肾上腺素能显效剂,如苯丙醇胺,亦可收效,加用雌激素制剂收效更佳。个别患者应用子宫托甚至塞子(用于阴道狭窄的女性)亦有一定效果。③尿道梗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解压,尤其适用于尿潴留时。对非手术对象,可做间断或留置导尿。对有前列腺性梗阻的男性,如无尿潴留,又希望推迟手术或不宜手术者,可选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如坦索罗辛胶囊。④逼尿肌作用减弱,膀胱收缩性能不良的老年患者,采用加强排尿的技术(如双重排尿,耻骨上施压)常能收效。如尚需进一步排空,或膀胱失去收缩性能,则只能选择间断或留置导尿的方法,同时可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综合治疗】 1.针刺治疗 选穴以任脉、膀胱经、脾经为主,局部以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为主,如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肾俞、百会、次髎、膀胱俞等。特定穴以交会穴使用最多,其次为募穴及俞穴。 2.食疗调养 饮食宜清淡,进食营养丰富、高热量、高纤维、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肥甘、过酸、过咸饮食,戒烟酒、浓茶。①用公鸡肠一付,宰杀后洗净、风干、磨末。分3天服完,每天2~3次。②猪膀胱1个,大茴香25g,煮熟,共食用两天,每天早晚饭前半小时服。 3.心理指导 对因精神、时间、环境因素所致的尿失禁,应详细了解病因,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思想上的不安和恐惧,妥善安排其周围生活环境,在精神上给予最大的安慰,减少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临证备要】 1.重视早期调理 尿失禁属于临床慢性疾病,中医药对于改善老年人的临床症状,减缓病理进展,有着显著疗效。早期可采用以下治法和方药:培补中焦(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清泄湿热法(八正散加减),活血化瘀法(少腹逐瘀汤加减),温阳益肾法(金匮肾气丸、都气丸、人参胡桃汤)。 2.久病辨证以阳虚为本 尿失禁牵涉范围较广,它的成因不论内伤外伤,总系膀胱失于制约所致,其病位在膀胱。然膀胱与肾互为表里,肾主水,其气下通二阴;肺主气,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主运化,职司转输水液,故其病变又与肺、脾、肾有着密切关系。在肺脾多为气虚,在肾多为阴阳亏虚。 3.老年、久病者虚实夹杂 老年、久病体虚的患者,久则耗伤正气,由气入血,损及络脉,致络脉瘀滞,导致恶性循环,使疾病缠绵难愈。因此在辨证上要认清病性,准确把握虚实的程度。 【预防调护】 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避免尿道口感染。有规律的夫妻生活能明显延缓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变,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各种慢性疾病都可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应积极治疗。对因自理能力降低或沟通障碍引起的尿失禁,要制定协助排尿的时间计划,及时帮助患者排尿。 【名医验案】 王某,男,75岁。2012年5月24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因脑卒中瘫痪在床,不能自主行动。近2月出现尿失禁,家属先后于各大医院求方问药(具体不详),无效,遂至王教授处就诊。尿常规示:WBC(++)。根据家属代述情况,诊断为尿失禁。中医辨证为肾阳不足、膀胱失约。治以温阳补肾,固涩敛精益气。予巩堤丸加减。 处方:怀牛膝20g,怀山药30g,五味子15g,白茯苓20g,益智仁20g,菟丝子30g,熟地黄25g,韭菜子15g,覆盆子15g,缩砂仁5g,泽泻15g,山茱萸15g,金樱子4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石榴皮15g,乌梅15g,芡实20g。予3剂,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 二诊时述用药后当日患者于小解前有自主排尿感觉,且每次尿量渐增多,小便次数减少,疗效颇佳。效不更方,此后以巩堤丸为主方,随症加减,续服3个月,病情乃愈。 按语:巩堤丸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之固阵,用于治疗“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门火衰,水火不禁等证”。此例王教授运用本方肺脾肾同补,阴阳精气同调,使肾气复,阴阳济则膀胱固,津液自藏,堤固而尿止。 [纪璇,王耀光.王耀光教授临床验案举隅.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79-80] (《中医老年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