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

2025-1-9 16:24|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165| 评论: 0

摘要: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症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本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OP的原发病因明确 ...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症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本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OP的原发病因明确,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亢、甲旁亢、库欣综合征、1型糖尿病等)或全身性疾病引起。Ⅰ型原发性OP即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roporosis PMOP),发生于绝经后妇女;Ⅱ型原发性OP即老年性OP,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生活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可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而且,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费用高昂,造成严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

本病多属于“腰痛”“骨痿”“骨枯”“骨痹”“骨痛”范畴。

 

【病理机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普遍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包括种族、遗传、性别、年龄、激素水平、细胞因子、营养状况、生活方式、伴随疾病及服用药物等方面,凡可促使骨吸收增加和/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进入中老年以后,虽然骨骼大体形态无明显变化,但骨小梁变得细小、稀疏,骨质量和骨量下降,这是多种因素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1.导致骨吸收增加的因素 性激素不足,主要为雌激素、雄激素;骨代谢相关激素紊乱,如降钙素水平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或骨对甲状旁腺素(PTH)敏感性增加,成骨细胞谱系的护骨素表达下降等。

2.导致骨形成下降的因素 包括骨营养素摄入减少,血浆活性维生素D水平下降,户外活动减少,生活环境不良等。

3.影响骨质量的因素 骨微细结构、骨转换率、骨矿化程度、骨微损伤、骨胶原质量、骨胶原和骨矿盐比例等异常将影响骨质量,遗传因素在骨质量改变中亦起重要作用。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肾精不足,骨髓失充;或脾胃素虚,饮食所伤,饥饱不调,久病卧床,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或风寒湿痹,精血亏虚,筋骨失养。与先天不足、劳欲过度、饮食所伤、瘀血、风寒湿邪痹阻有关。

本病病位在骨,与肾、肝、脾关系密切,病机关键是肾虚。若脾虚不能运化,肾精乏源,或肾精本虚,脾肾俱虚,则骨髓空虚,骨骼失养,骨量减少,最终导致骨质疏松。气滞血瘀、瘀血阻络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因素。血瘀型多见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子肾中精气渐衰,天癸渐竭,骨骼逐渐变得痿软,进而导致骨的退变疏松;同时,女子绝经后肝肾不足,脾胃气虚,由虚致瘀,虚实夹杂,最终导致气血津液不足,骨失所养而发骨质疏松症。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乃瘀血阻络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瘀血一旦形成,不但在局部产生疼痛症状,而且使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脏腑,引起脾肾俱虚,骨骼失养,脆性增加,加重骨质疏松症。肝藏血,主筋。若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或外邪阻滞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影响脾则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而不能濡养筋骨,影响肾则致精藏失职,肾精亏虚而不能充养,亦致骨痿。

本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为主,涉及脾气、肝阴及气血;标实多为寒湿、瘀血、气郁。本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肾阳衰惫、命门火衰,致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或脾胃虚损,无以运化水谷精微。初起多由肾精先亏、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抗邪无力,致使外邪乘虚而入,出现腰背疼痛、四肢关节疼痛等症。寒湿之邪久留,更伤正气,病程日久,痹阻经脉,使病情加重。

 

【诊断要点】

本病诊断要根据骨质疏松症家族史、骨质疏松性骨质、闭经、绝经过早、消瘦、慢性疾病、长期卧床、长期营养不良等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基于双能X线吸收法(DXA)的骨密度测定(BMD)。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点是骨密度下降,临床诊断也以骨密度改变程度作为主要标准。基于DXA测定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如表134

134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T值用于表示绝经后妇女和大于50岁男性的骨密度水平。

本病鉴别主要是区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者当辨相关脏腑的亏虚,如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肾精不足,和气血阴阳的亏虚。肾精不足,日久可累及肾阳,导致肾阳亏虚或阴阳两虚,故肾虚又当区别阴虚与阳虚。标实主要为瘀血、寒湿、气滞。瘀血盛则疼痛盛,痛处固定不移;寒湿盛则肢体重着冷痛,遇寒加重;气滞盛则走窜疼痛。

2.治疗原则 本病以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补益相关脏腑及气血阴阳之亏虚时,如兼标实之症,当标本同治,配伍活血化瘀、散寒祛湿之法。本病起病缓,病程长,治疗当持之以恒,缓缓调之。

3.证治分类

(1)肾精不足证

症状:全身骨痛隐隐或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喜揉喜按,遇劳尤甚,头昏耳鸣,齿摇发脱。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主骨,藏精生髓,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则全身骨痛隐隐;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喜揉喜按,遇劳则甚;精髓内亏则头昏耳鸣,齿摇发脱;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为肾精不足之象

治法:补肾填精,强筋健骨。

代表方:河车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紫河车、熟地黄、生地黄、当归补气养血填精;天冬、枸杞、五味子滋阴养肾;杜仲、锁阳、牛膝、肉苁蓉温补肾阳,强筋健骨。

因瘀血内阻而致局部刺痛,入夜尤甚,或痛有定处,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加鸡血藤、黄芪、丹参活血化瘀;肾精不足,日久致肝肾阴虚,方选大补阴丸加减以滋阴养肾,填精益髓;若阴损及阳,则当温阳补肾,填精补髓,方选右归丸加减。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