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

2025-1-9 16:24|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166| 评论: 0

摘要: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症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本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OP的原发病因明确 ...


(2)气血亏虚证

症状:肢软乏力或麻木、疼痛,甚则筋脉拘急,自汗声低,面白无华,少气懒言,头晕眼花,食少心悸。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轻则肢软无力,重则肢体麻木疼痛,甚则筋脉拘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故食少;气虚失于温煦、固摄而见自汗声低、少气懒言;血虚失养则面色无华、心悸、头昏眼花;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法:补气养血,强筋健骨。

代表方:十全大补汤。

常用药:党参、黄芪、肉桂、熟地黄、白芍、茯苓、当归、川芎、白术、炙甘草补气养血;牛膝、骨碎补、杜仲强筋健骨。

血虚血瘀,加三七、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筋脉拘急,加木瓜、鸡血藤、地龙通络止痛;偏于气虚,重用党参、黄芪、白术补气健脾;偏于血虚,重用熟地黄、当归、白芍,加阿胶、何首乌补血滋阴。

(3)寒湿凝滞证

症状:腰背冷痛,肢体重着,活动不利,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重,体倦乏力,肢末欠温,纳呆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

证候分析:肾虚复感风寒湿邪,留注关节、筋脉,闭阻气血,则腰背冷痛、肢体重着、活动不利;阴得阴助,故阴雨天或感寒后更甚;寒湿困脾,脾阳不振,化源不足,则体倦乏力、肢末欠温、纳呆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均为肾虚兼寒湿留着之征。

治法:散寒除湿,活血通络。

代表方:蠲痹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当归、川芎、薏苡仁、苍术散寒除湿;羌活、独活、秦艽、木香、乳香、防风祛风通络。

寒邪偏胜,见冷痛、拘急不舒者,加制附子或制川乌温阳止痛;湿邪偏胜,以痛而沉重为甚者,加防己、厚朴散寒除湿;寒凝气滞,瘀血内停,见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加桃仁、红花、姜黄活血化瘀。

 

【西医治疗】

本病强调综合治疗、早期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和疗程应根据疗效、费用和不良反应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治疗可减轻症状,改善预后,降低骨折发生率。

1.抗骨质疏松药物

(1)抑制骨钙吸收的药物 ①钙剂:是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药物。常用钙剂有碳酸钙、氨基酸螯合钙、葡萄糖酸钙。②雌激素:如利维爱、倍美力等。在服用雌激素期间,应加钙剂,并定期做妇科、乳腺检查,有子宫内膜癌、阴道癌、乳腺癌家族史、子宫内膜异位症、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肝功能损害者应慎用或禁用。③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芬。④二磷酸盐:如阿伦磷酸钠、依替磷酸二钠。⑤降钙素:如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⑥依普拉封: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2)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①维生素D:1α-(OH)D3125(OH)2D3,应同时补钙。②氟化物:如氟化钙,应与钙剂联合用,并注意氟中毒。③甲状旁腺激素(PTH):PTH134片段,疗效突出,但价格较贵。

2.抗骨质疏松的序贯疗法 该疗法根据骨代谢周期来进行。A期活化,即激活骨的重建过程,如PTH或较大剂量维生素DD期抑制,即抑制骨的吸收过程,如二磷酸盐、降钙素等;F期解除,即在无干扰下进行骨的形成过程,一般为2~4个月,在这段时间内,除补充钙剂外,不能用任何药物干预,以期达到顺利形成骨量的骨重建单位;R期重复,指重复上述治疗方法。

不同的治疗方剂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实施中要补充足量的钙剂,定期追踪BMD、骨吸收和骨形成生化指标,并密切观察各药物的副作用。

 

【综合治疗】

1.针灸治疗 肾精不足取关元、气海、肾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命门,施灸,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寒湿凝滞取肾俞、阳关、委中、命门、阳陵泉,体针,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食疗 豆浆具有健脾利水之功,每日200~300mL,空腹饮下。

3.药膳 ①黄豆猪骨汤:黄豆100g,猪骨1000g,加入盐、酒、姜等调料后,一起炖煮,饮汤食黄豆。功能健脾补肾,祛风通络。②三七煨黄鳝:三七10g,黄鳝500g(去杂、洗净)加入适量盐、酒、姜、葱白等调料一起煨煮。功能补气养血,祛风通络。

 

【临证备要】

1.从肝肾同源论治 肝肾同源,精血互生。骨质疏松症主要病机是肾精亏虚、肝气郁结、脾气亏虚。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则骨质脆弱;精血不足,肝不藏血,则血不养筋;肾精不足,水不涵木,则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脾不统血,则气血亏虚,筋骨无养。运用“肝肾同源”学说论治本病,治宜补肾柔肝健脾。常用药如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芍药、熟地、川芎、人参、茯苓、甘草等。

2.补肾活血法 “肾主骨生髓”,随着年龄增高,肾气渐衰,筋骨懈惰,肾精亏虚,骨骼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肾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临床可选用以下补肾活血方药论治:①补肾活血蠲痹汤: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当归、白芍、川芎、丹参、黄芪、白术、佛手、鸡血藤、木瓜、甘草,具有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的功效。②益肾活血汤:熟地、山药、杜仲、淫羊藿、黄精、骨碎补、续断、煅自然铜、牛膝、桃仁、川芎、甘草,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之功。

 

【预防调护】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过程相关的疾病,因此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病,解除其心理负担;注意起居,预防跌倒;合理饮食,每日饮牛奶,多食豆制品及新鲜蔬菜等;戒烟、避免酗酒及饮过多咖啡因,不滥用药物;适量户外运动,增加阳光照射尤为重要。对于骨折、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翻身、按摩。

 

【名医验案】

某女,67岁。因腰背酸痛3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略有驼背,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腰背酸痛,不耐久站立,大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骨密度检查示:L1~L4骨密度BMD:0.771g/cm2T值-2.7。胸椎摄片见多个椎体呈压缩性骨折改变。既往无面部红斑、关节红肿、口咽干燥表现。辨证属脾肾亏虚。治拟健脾补肾,养血活血。

处方:生黄芪30g,炒白术12g,山萸肉9g,生地黄15g,菟丝子15g,桑螵蛸15g,芡实15g,薏苡仁15g,金樱子12g,续断12g,丹参20g。水煎服,日1剂。

服药28剂后,患者腰背酸痛好转,大便转实,舌淡红苔薄,脉沉。

二诊:前方加淫羊藿12g,巴戟肉12g,熟地黄15g,赤芍15g。续服28剂后,患者腰背酸痛明显减轻,能耐久站立,嘱其服用右归丸巩固,并多晒太阳,适当负重运动。患者1年后复查骨密度,骨量未进一步流失,较初诊时同部位骨密度(BMD)增加5.8%。

按语:该患者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上应以补肾为主,但患者除肾虚所致腰酸背痛之外,见脾气亏虚之乏力倦怠、纳呆便溏,舌脉也示气血俱不足之象,故初诊时以健脾为先,兼以平补肾之精血,敛益肾之精气。二诊时患者大便已实,脾虚得扶,再加温肾养血之品,并注重选用温润补阳之淫羊藿、巴戟肉以促进少火生气,阳中求阴,则肾气得复,骨髓得养而痹痛得减,所谓不止痛而荣养通痹也。

[陈晓云,顾军花.陈湘君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山东中医杂志.201534(4):296297]     (《中医老年病学》)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