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瘀血内阻证 症状: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健忘善怒,思维异常,行为古怪,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两目晦暗,双目呆视。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或迟。 证候分析:瘀阻脑络,脑髓失养,神机失用,故见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思维异常,行为古怪等痴呆症状;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利,肌肤失养,故肌肤甲错,面色黧黑,甚至唇甲紫暗,口干不欲饮;舌质暗或瘀斑瘀点,脉细涩均为瘀血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开窍醒脑。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麝香芳香开窍,活血散结通络;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丹参活血化瘀;葱白、生姜合菖蒲、郁金通阳宣窍。 气虚血瘀为主者,宜补阳还五汤加减;气滞血瘀为主者,宜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气血不足,加党参、黄芪、熟地、当归益气补血;久病血瘀化热,肝胃火逆,症见头痛、呕恶等,应加钩藤、菊花、夏枯草、丹皮、栀子、生地、竹茹等清肝和胃。 (5)心肝火旺证 症状:健忘颠倒,心烦易怒,口苦目干,头晕头痛,筋惕肉,或咽干口燥,口臭口疮,尿赤便干或面红微赤,口气臭秽,烦躁不安甚至狂躁。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细而数。 证候分析:心肝火旺,扰乱神明,则健忘颠倒;肝阳上亢,则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目干;尿赤便干、口臭、口疮为热毒内盛之象。 治法:清心平肝,安神定志。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龟甲、夜交藤、珍珠粉、川牛膝平肝潜阳;黄芩、黄连、栀子、茯神清心解毒;芦荟、玄参通腑泄热。 口齿不清去玄参,加石菖蒲、郁金;热结便秘加酒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失眠多梦,加莲子心、酸枣仁、合欢皮养心安神;痰热壅盛加天竺黄、郁金、胆南星清热化痰。 (6)毒损脑络证 症状:迷蒙昏睡,不识人物,神呆遗尿,或二便失禁,或躁扰不宁,甚至狂越,谵语妄言,或身体蜷缩,肢体僵硬,或颤动。舌红绛,苔黏腻浊,或腐秽厚积,脉数。 证候分析:痰热瘀毒壅盛,损伤脑络,故迷蒙昏睡,不识人物;脾肾虚极,则神呆遗尿,或二便失禁;火扰毒盛,形神失控,故躁扰不宁,甚至狂越,谵语妄言;阴虚内热,虚极生风,则肢体僵硬,或颤动。舌苔黏腻浊或腐秽厚积为浊毒郁积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达邪。 代表方:黄连解毒汤。 常用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熊胆粉清热解毒。 热毒较盛,可合用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通络达邪;痰热之邪内蕴日久,结为浊毒,应用大剂量清热解毒之品配合涤痰之药,如天竺黄、石菖蒲、郁金、胆南星清热化痰;热结便秘,加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热毒入营,神智错乱,加生地黄、玄参、水牛角粉或羚羊角粉、牡丹皮、全蝎、蜈蚣等凉营解毒,化瘀通络。 【西医治疗】 目前尚没有阻止或逆转AD病理改变的特殊治疗,但不少综合治疗方法可能减轻病情和延缓发展。 1.药物治疗 (1)改善认知功能:①胆碱能制剂:用于改善认知功能,如多奈哌齐、利斯的明、石杉碱甲等。②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能够拮抗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调节谷氨酸活性,用于治疗中重度AD。③脑代谢赋活剂:如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等。(2)控制精神症状:淡漠和意志缺失患者可选用哌甲酯(利他林)治疗。抑郁症患者可晚间服用阿米替林、丙咪嗪,也可选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SSRI抗抑郁药物。出现躁动和精神错乱症状时,可选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使用氟哌啶醇、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这些药物使用原则是:低剂量起始,缓慢增量,增量间隔时间稍长,尽量使用最小有效剂量,治疗个体化,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支持治疗 注意饮食、营养、水和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适当的活动和锻炼,辅以物理疗法。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减退,特别是长期卧床者,营养的摄入,心、肺、肾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高凝状态的纠正等更为重要,并需积极控制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 3.对症治疗 若患者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癫痫发作等,应适当给予降压、降血糖、抗癫痫等治疗。 【综合治疗】 1.高压氧疗法 用于血压平稳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每次60~90min,15天为1疗程。另外,根据病情还可用超声波、脉冲电疗、超高频电疗、光疗法、磁疗法等。 2.穴位注射疗法 以脑萎缩为主的患者可选哑门、双侧风池、肾俞等。用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射1mL,隔日1次,15~20次为1疗程。伴有肢体活动障碍或偏瘫的,上肢选外关、曲池、手三里、肩髃穴等,下肢选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用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射1mL,每次或隔天1次,15~20次为1疗程。 3.心理疗法 老年痴呆症患者常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急躁或抑郁等,心理疗法借助语言、行为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帮助教育,通常有语言开导法、精神转移法、暗示疗法、宁心静坐法等,可使患者全身放松,经脉通畅,气血周流,阴阳协调,调动体内的免疫功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临证备要】 1.毒损脑络与AD 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损脑络理论,将毒邪和络病作为研究中风后痴呆的切入点。毒损脑络病机被认为是痴呆(包括AD和VD)发生发展的关键,贯穿于整个痴呆的病理演变过程。该理论认为衰老或老年疾病等原因导致脑络硬化或粥样斑块产生,阻滞脑络气血运行,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功能障碍;脑络失养进一步致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脑络,神机受损;其他疾病日久也会产生毒邪,损伤脑络。上述原因单独或同时损伤脑络,致使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进而演变成痴呆。因此其治疗不应局限于补肾填髓、益气养血等“扶正”方法,以清除过度生成的有害物质为目的的“解毒”法在AD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以黄连解毒汤为代表方。 2.从肾虚髓减、痰凝血瘀论治AD 人到老年肾气亏虚,蒸腾气化作用失常,津液不能蒸化而为痰浊,或肾精亏虚,阴虚火动,灼津为痰。痰瘀相关,血瘀可阻滞气机,气失调达,水津代谢失常可加重痰浊;反之,痰浊之邪内停,阻于脉道,血流受阻,脉络失畅,瘀血渐剧。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曰:“血积日久,亦能化为痰水,须知痰水之壅皆为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因此,痴呆以本虚标实为特征,其本虚在于肾的精气不足,髓海亏虚,清阳不升;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由于其与增龄密切相关,一方面肾虚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痰浊、瘀血等的产生,即因虚致实;另一方面,痰瘀为患又可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致本虚更甚,所谓因实而致虚。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致病程缠绵,见症多端。 【预防调护】 精神调摄、智能训练、调节饮食起居既是本病预防措施,又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平素应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腻,多食补肾益精之品,如核桃、黑芝麻、山药等,并戒烟戒酒。对于轻症患者,要耐心和蔼,督促其尽量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细致地指导其进行智能训练,多参加社会活动,适应环境。对重症患者,应按要求给予生活照顾,帮助其搞好个人卫生,防止褥疮和感染,防止患者自伤或伤人。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调节情志,避免七情内伤。防止跌倒和药物、有害气体中毒等。 【名医验案】 吴某,男,72岁,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已20余年,经治疗近1年血压已恢复正常,但头晕加重,记忆力锐减,常有四肢颤抖,活动不便,反应迟钝,呆滞少语,有时外出不识归途,理解、判断、计算等智力活动能力全面下降。CT检查提示脑萎缩、脑室扩大、脑裂增宽。面色晦暗,老年斑累累,舌质紫,脉细涩。属瘀阻清窍,凝滞脑气。用活血通窍法。 处方:天麻9g,桃仁9g,红花9g,赤芍9g,川芎9g,郁金9g,远志9g,菖蒲9g,通天草9g,丹参30g,桔梗6g,水蛭2g(研粉吞)。每日1剂。 坚持服药3个月,症状逐渐改善,继用丹参、赤芍泡茶饮用,吞服水蛭粉(装胶囊),半年后能辅导孙儿做数学作业。 按语:本例由于气血不畅、凝滞脑气、瘀阻清窍,故见头晕、呆滞少语、面色晦暗,舌质紫,脉细涩等,即王清任所谓“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颜老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等。患者神志淡漠,故加入菖蒲、远志开窍醒脑。此类病忌补,补则壅,应疏通脉道,推陈致新,常于方中加水蛭一味,以其味咸入肝经血分,其性与瘀血相感召,破瘀而不伤气血,常用量为1.5~3g,加入同煎或研粉吞,并辅以通天草,轻清上逸,引药入脑,颇有收获。研究已证实活血化瘀能提高神经元的代谢机能,减少星状细胞水肿,增加脑血流量,对改善脑功能十分有益。因此无论辨为何型,均可适当加用活血化瘀药以提高疗效。 (颜德馨.颜德馨诊治疑难病秘笈.上海:文汇出版社,1997) (《中医老年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