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帕金森病

2025-1-10 15:52|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129| 评论: 0

摘要: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强直以及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性 ...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强直以及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性症状为主,可伴有嗅觉丧失、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便秘、尿频、流涎等非运动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已经成为引起功能障碍、致残误工、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和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

本病多属于“颤证”范畴,与“振掉”“痉病”等相关。

 

【病理机制】

本病的病因迄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年龄老化是帕金森病的一个促发因素。此外,遗传、环境因素、神经毒性作用、个体易感性、自由基和氧化应激是较为公认的病因。

本病基本病理特征是:①中脑黑质致密带含色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脱失;②残存的神经元内含有路易小体,为PD的病理标志;③星形和小胶质细胞增多。生理情况下,黑质产生、储存并释放经由黑质纹状体环路输送的多巴胺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PD患者黑质细胞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使纹状体失去抑制作用,以致乙酰胆碱兴奋性相对亢进,破坏了多巴胺乙酰胆碱的这种平衡状态,导致震颤麻痹等一系列症状的出现,从而发为本病。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与年老体虚有关,病情逐渐加重,发病缓慢。病因以内因为主,包括年老体衰、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主要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本病病位在筋脉,与肝、肾、脾三脏密切相关。肝主筋,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筋脉不能自主,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颤动;肝肾同源,若水不涵木,肝肾交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脾胃受损,痰湿内生,土不栽木,亦致风木内动。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阴精不足为发病之本,风、火、痰、瘀为发病之标。本标可单独为病,也可相兼为病,临床多虚实夹杂。

 

【诊断要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缓慢,逐渐进展。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或本体感觉障碍造成)。首发症状可以是震颤,也可以是运动迟缓或强直。常从一侧上肢或上下肢起病,经过一段时间后扩展到另一侧,先发病一侧肢体症状重于对侧,少部分可以下肢起病。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70~100)良好,有助于PD的诊断。临床诊断必须具备运动减少,至少具备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不良中的一项,同时排除脑卒中、脑损伤、脑炎及药物造成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等。

根据影像学检查,本病可与小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综合症相鉴别。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阴精亏虚为本,风、火、痰、瘀留滞筋脉为标,因此重在辨标本虚实。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遇郁怒而发,多为实证,当辨痰湿内蕴、火热内扰、瘀血阻络之偏盛;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多为虚证,须辨明肝肾阴阳气血之不足。病久虚实夹杂者,又需细辨其主次轻重。

2.治疗原则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补虚泻实,攻补兼施。初期本虚不显,见风火相煽,痰热壅阻,治标以清热、化痰、熄风、活血为主;病程长,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治本补虚宜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震颤日久,息风通络可增强疗效,如加入虫类药以加强其搜风通络、息风止痉之效。平素中老年人宜重视补益肝肾。

3.证治分类

(1)痰热风动证

症状: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头或肢体颤振尚能自制,活动缓慢,胸脘痞满,口干或多汗,头晕或头沉,咯痰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数日不行。舌质红或黯红,舌苔黄或黄腻,脉象细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年老体弱,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不循常道,痰湿内生,蒙蔽清阳,故胸脘痞满,头晕或头沉;积痰日久化热,热极生风,故四肢震颤;内热则口干或多汗,痰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象细数或弦滑皆为痰热动风之候。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息风。

代表方: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胆南星、竹茹、川贝母、黄芩清热化痰;羚羊角、桑叶、钩藤、菊花平肝息风止颤;生地、生白芍、甘草育阴清热,缓急止颤;橘红、茯苓、枳实健脾理气。

痰湿内聚,见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煨皂角、白芥子燥湿豁痰;震颤较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平肝潜阳;痰热明显,加全瓜蒌、竹茹清热化痰;胸闷、纳呆,加苍术、佩兰、焦三仙燥湿健脾;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鸡血藤通经活络;肢体拘急明显,加白芍、木瓜敛阴柔肝,舒筋活络;肢体僵硬失灵,加蜈蚣、鸡血藤息风镇痉,通经活络。

(2)气血两虚证

症状:神呆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肢体颤振或头摇日久,震颤程度重,项背僵直或肢体拘痉,活动减少,步态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舌体胖,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或沉细。

证候分析:久病失调、思虑过度伤及脾气,致中气不足、精血不生,不能荣于四末,则肢体震颤,缠绵不愈;气血不能上荣,则神呆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神疲乏力;舌淡胖伴齿痕,苔白,脉细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息风。

代表法:人参养荣汤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养血;肉桂温阳,鼓舞气血生长;天麻、钩藤、珍珠母平肝息风止颤;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

气虚运化无力,湿聚成痰,加半夏、白芥子、胆南星化痰通络止颤;血虚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健忘,加炒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气虚血滞,肢体颤抖,疼痛麻木,加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便秘者,加苁蓉、当归养血润燥;夹痰热者,加胆南星、竹沥清热化痰。

(3)肝肾不足证

症状: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颤日久,震颤幅度大,或肢体拘痉,活动笨拙,上肢协调不能,言语謇涩,或智力减退,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头痛盗汗,急躁时颤振加重,腰酸腿笨,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体瘦小,舌质黯红,苔少或剥苔或微黄,脉细弦或细数。

证候分析:久病或年老体虚,肾精匮乏,脑髓不足,神机失养,故表情呆板,言语謇涩,或智力减退,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水不涵木,筋脉肢体失于濡润,故四肢震颤或,拘急强直,头摇颤;肾精不足,则腰膝酸软,肢体笨拙;舌体瘦小,舌质黯红,苔少或剥或微黄,脉细弦或细数皆为肝肾阴虚之候。

治法:填精补髓,育阴息风。

代表方: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

常用药:龟板、鳖甲、生牡蛎、钩藤、鸡子黄、阿胶育阴潜阳,平肝息风;枸杞子、鹿角、熟地黄、白芍、生地黄、麦冬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润燥;人参、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化生气血;五味子、炙甘草酸甘化阴以安神。

若肝风甚,肢体颤抖、眩晕较著,加天麻、全蝎、石决明息风止痉;阴虚火旺,兼五心烦热,躁动失眠,便秘溲赤,加黄柏、知母、丹皮、元参滋阴降火;肢体麻木,拘急强直,加木瓜、僵蚕、地龙,重用白芍、甘草舒筋活络;肝阴不足明显者,加枸杞子,重用白芍养阴柔肝;肾虚腰膝酸软明显者,加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失眠烦躁者,加百合、生龙骨宁心镇静;偏于虚热者,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伴阳虚者,加巴戟天、山茱萸温肾壮阳。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