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关节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2025-1-14 14:12|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143| 评论: 0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个或几个关节的僵硬、肿胀或疼痛,受累关节为有滑膜的可动关节, ...


(4)痰瘀互结证

症状:关节肿大,僵硬变型,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昼轻夜重,关节皮肤紫暗,面色黯黑,关节局部皮下结节,肢体麻痹。舌紫暗,苔白腻,脉细滑。

证候分析:外邪侵犯或脏腑功能失调,致水湿内停,聚而成痰;血流不畅,凝滞成瘀。痰瘀互结,气血运行不畅,闭阻不通,故关节肿大畸形,活动不利;刺痛,皮肤黯黑,舌质紫暗,为瘀血停滞表现;皮下结节,肢体麻痹,为痰浊瘀血凝结所致。

治法:祛湿化痰,逐瘀止痛。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气活血止痛;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

痛甚,加延胡索、徐长卿活血行气止痛;下肢酸麻,加木瓜舒筋活络;皮下结节者,加夏枯草、牡蛎散结;肌肤甲错者,加土鳖虫、丹参活血化瘀。

(5)肝肾亏虚证

症状:病程日久关节肿胀变形、僵直,屈伸不利,头昏目眩,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关节热痛,昼轻夜重,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咽干耳鸣,口干,大便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证候分析:素体肝肾亏虚,或痹久伤阴,精血不足,筋骨关节失养,久之肿胀变形、僵直,屈伸不利,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关节热痛;肝肾亏虚,津液不充,故咽干、口干、大便结,五心烦热;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故头晕目眩、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法:补益肝肾,化湿通络。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常用药:独活、细辛温通经脉,配合秦艽、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而祛风邪;桑寄生益气血而祛风湿,配合杜仲、牛膝强筋健骨,益肝肾;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养血。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之功。

偏于阳虚者,加附子、巴戟天、淫羊藿补火助阳;偏于阴虚者,加麦冬、山茱萸、鳖甲、青篙、知母养阴生津;病久气血亏虚者,加黄芪、白术、防风补益气血。关节疼痛者,加乌蛇、青风藤、没药止痛。

(6)脾虚湿阻证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酸痛,纳呆腹胀,肌肉痿软无力,面色苍黄或浮肿,身重肢困,大便稀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缓。

证候分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邪阻滞肌肉经络,则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酸痛;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则纳呆腹胀;脾虚不能濡养肌肉,则痿软无力;面色苍黄浮肿、身重肢困、大便稀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为脾虚湿盛之象。

治法:健脾利湿,升阳蠲痹。

代表方:升阳益胃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柴胡、白芍、陈皮健脾益胃,升阳补气,疏利气机;苍术、半夏、茯苓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羌活、独活、泽泻祛风胜湿,蠲痹止痛;佐黄连少许燥湿健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健脾利湿、升阳蠲痹之功。

若小便不利,浮肿,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祛湿;痰湿盛者,加半夏、南星燥湿化痰。

 

【西医治疗】

治疗目标在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控制疾病进展。

1.糖皮质激素(GC) 老年患者常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GC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迅速有效地控制滑膜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治疗的原则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GC必须同时应用DMARDs,低至中等剂量的GCDMARDs药物联合应用在初始治疗阶段对控制病情有益,当临床条件允许时应尽快递减GC用量至停用。建议同时给予补钙和活性维生素D来预防骨质疏松和缺血性骨坏死。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血小板作用。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NSAIDs。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扶他林、炎痛喜康等。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同时服用,如果一种无效,应用至一周可换用另一种NSAID

3.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 RA一经确诊,应早期使用DMARDs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嘧啶、羟氯喹和氯喹等,可使大多数患者病情完全缓解。

 

【综合治疗】

1.针灸治疗 主穴取风府、风市、风池、三阴交、足三里、公孙、内关、阴陵泉、阳陵泉。其中风市、风池、足三里和三阴交用艾条灸至局部微红。其机制可能和亮脑啡呔升高和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2.功能锻炼与关节操 运动疗法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以正确的运动模式活动病变关节,同时配合关节保护行为教育和心理康复指导,针对患者制订个体化方案并实施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现已成为管理RA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疗法不仅可缓解疼痛,有效地提高肌肉的肌力和耐力,而且能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从而有利于消除关节肿胀,还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与紧张情绪,对心理状态起到正性作用。运动干预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的结合、关节体操及太极、八段锦等。

RA患者90%以上最先累及手腕关节,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可使各关节维持自身的灵活度,手、腕部关节功能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康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外,电针、中药穴位敷贴、熏蒸、外洗、蜡疗等对EORA均有一定的疗效。

 

【临证备要】

1.辨病位用药 痹在上肢可选用片姜黄、羌活、桂枝通经达络;在下肢可选用独活、牛膝、木瓜引药下行;累及颈椎,可选用葛根、伸筋草、桂枝舒筋通络;腰部疼痛、僵硬,弯腰活动受限者,可选用桑寄生、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补肾强腰,化瘀止痛;痹证两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者,可用土茯苓、车前子、薏苡仁、猫爪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2.有毒中药的应用 本病临床常用一些有毒中药,如附子、川乌、草乌等,使用时一般需经过炮制,从小剂量开始递增,不可久服。可久煎或与甘草同煎,中病即止。①马前子苦寒,有大毒,能强筋通络,消肿止痛。临床上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疽痈肿痛、跌打损伤等疾病疗效显著、确切,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临床多炮制后入丸散,内服0.2~0.6g,大剂量0.9g。不宜多服、久服。中毒反应为头昏头痛、烦躁不安、颈项强硬、角弓反张,甚则昏迷死亡。②雷公藤味苦、辛,性凉,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和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③青风藤具有通络、止痛、祛风湿之功效,主治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大、肢体疼痛、麻木等症。④附子性味大辛、大热,有毒。《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除寒湿,治手足折伤、拘挛、膝痛不能行走。”有临床研究显示,其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疗效确切。

 

【预防调护】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往往因疼痛产生焦虑或紧张情绪,要倾听患者的描述,告知患者正确应用辅助工具,避免活动期受损关节的过度使用。可以做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低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和乳酪都含有钙和维生素D,增加骨强度。蟹、肝、鱼富含硒,对缓解症状有益。绿茶中充满多酚,可以减少炎症和减慢软骨破坏。此外,要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注意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嘱患者戒烟。居处环境要清洁保暖向阳,避免潮湿。

 

【名医验案】

某女,60岁,由于过度劳累引起右肩持续性沉痛半年余。现右肩疼痛,入夜尤甚,不能安寐,活动受限。既往有哮喘病史数年。舌红苔厚腻,脉数。证属内蕴湿热,兼感外邪。治以祛邪清热,活血通络。

处方:丹参30g,白芍30g,忍冬藤90g,秦艽12g,桑枝60g,萆薢21g,羌活12g,桂枝9g,地龙18g,香附18g,老鹳草3g,蜈蚣3条。3剂。

二诊:右肩臂疼痛减轻,夜虽疼痛,但能入睡。依上方继服3剂。

三诊:沉痛大减,上肢较为有力。自述服药后均感局部疼痛有增,但约10分钟后自行缓解。此乃药力起效,正邪相争所致。继服上方9剂。20天后来述,沉痛完全消失。

按语:本例由于过度劳累,耗伤正气,外邪入里,郁久化热,复感外邪,湿热痹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致痹证;痹证日久入络,故入夜尤甚,不能安寐;湿性重浊,故活动受限;舌脉均为湿热之象。治疗中,取丹参、地龙、白芍通络止痛;忍冬藤、秦艽、桑枝、萆薢、羌活、桂枝祛风湿通经络;香附行气,气行则血行;老鹳草祛风湿,活血通络;痹证日久,非血肉有形之品不能去除,故予蜈蚣。效不更方,15剂治愈。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中医老年病学》)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