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是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冻结肩”。本病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特别是50岁左右的人群,因此又称为“五十肩”。本病起病缓慢,具有自限性,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即不再发展,继而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关节活动也可逐渐恢复。整个病程较长,常需数月至数年。 本病多属于“臂痛”“冻结肩”“凝肩”范畴。 【病理机制】 本病的主要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包括肩部原因和肩外原因。肩部原因包括肩部关节周围结缔组织、肌筋膜、滑囊等的病变,如冈上肌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肩胛下肌滑囊炎等。老年人肩部手术,肩部外伤也容易发生本病。肩外原因包括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代谢性疾病、交感神经过度紧张者及过劳、寒冷、疲劳、精神刺激和外伤等因素。 病理变化是肩部肌腱、肌肉、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继而形成瘢痕,导致肩周组织挛缩,肩关节滑囊、关节软骨间粘连,同时小血管痉挛或受压,减少了对该组织的营养供应,不利于新陈代谢,产生较多的酸性代谢产物与致痛物质,致使关节活动不利与关节周围炎症、变性相互影响,疼痛迁延不愈。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虚衰,兼劳损、外伤或风寒湿邪侵袭等,致肩部经脉气血不通或不荣,筋骨失于濡养,发为疼痛。其中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复感寒湿之邪或劳损、外伤是发病的重要外在条件。 本病病位在肩部,与肝、肾关系密切。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骨髓,筋骨失养,致骨质不坚、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或复感外邪,风夹寒湿留连肩部筋骨、血脉,气血不通,致肩痛、屈伸不利;或外伤后,或劳损过度,伤及肩部筋骨,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病理因素主要为血瘀、寒湿。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两虚、肝肾亏虚,标实为瘀血、风寒湿邪侵袭。早期多属外邪侵袭或劳损致气血瘀滞不通,以标实为主;晚期属气血亏虚或肝肾不足,以本虚为主。 【诊断要点】 本病主要结合年龄、发病、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主要依据有: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缓慢发病,多数无外伤因素;③肩痛的特点:夜间明显、影响睡眠,疼痛可向颈、耳、前臂和手放射;④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以外展、外旋及后伸活动最为困难;⑤肱二头肌腱增加张力的位置可引出疼痛与压痛;⑥肌肉萎缩,三角肌、冈上肌与冈下肌明显;⑦X线片:肱骨头骨质疏松或肩部软组织内可有钙化斑;⑧肩肱关节造影:关节囊缩小。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粘连期和缓解期。结合X线、肩关节造影、关节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本病可与肩袖损失、胸廓出口综合征、颈椎病等相互鉴别。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初期常因年老体弱,风寒湿邪侵袭所致,以邪实为主,且应辨明风、寒、湿何邪为重;粘连期以血瘀络滞为主;病久者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在辨证中应区分本虚标实之轻重。 2.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应在分清虚实的基础上,或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或补虚与祛邪共进。可适当加用活血化瘀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镇痛和促进痊愈的目的。 3.证治分类 (1)风寒湿邪证 症状: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初期以局部疼痛为主,后期可见肩关节僵直,活动受限。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证候分析: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不通则痛,故肩部疼痛;热能胜寒,故得热则痛减;湿性重浊,故肩部重痛,苔腻,脉弦滑;风善行数变,风甚则疼痛走窜;寒主收引,寒胜者则疼痛剧烈,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常用药:独活、防风、秦艽祛风胜湿;肉桂温里祛寒,通利血脉;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佐以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 血瘀者,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疼痛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祛风止痛。 (2)血络瘀阻证 症状:肩部肿胀,肌肉萎缩,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脉涩。 证候分析:血瘀气滞,经络运行不畅,肌肉筋骨失养,故肩部肿胀疼痛,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瘀属实邪,故疼痛拒按;夜属阴,瘀得阴助则疼痛以夜间为甚;舌紫暗或瘀点、脉涩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熟地补血养阴;当归补血养肝,活血止痛;白芍敛阴养肝,缓急止痛。 瘀痛甚者,加云南白药、三七化瘀止痛;屈伸不利者,加伸筋草、僵蚕祛风通络止痛。 (3)气血亏虚证 症状:肩部酸痛,劳累剧痛或疼痛加剧,病程迁延日久,肩关节活动受限,伴肩部肌肉萎缩,头晕眼花,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舌淡,脉细弱或沉。 证候分析:气血不足,运行无力,筋脉失濡则肩部疼痛,肌肉萎缩;劳则气耗,故劳累痛剧;气血亏虚,清气不升,故头晕眼花,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舌淡脉细弱或沉。 治法:调补气血,舒筋活络。 方药:八珍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熟地益气养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血虚甚者,加鸡血藤、宽筋藤养血通络;心悸怔忡者,加龙眼肉、远志养心安神;舌紫暗或有瘀斑者,加丹参、三棱活血止痛。 【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美洛昔康、洛索洛芬、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肌痉挛重者可用氯唑沙宗等。 2.局部痛点封闭 痛点局限者,可用2%利多卡因5mL+醋酸曲安奈德10~2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5mL,局部封闭。 【综合治疗】 1.针灸治疗①靳氏肩三针:肩髃、向前2寸一穴、向后2寸一穴;②传统肩三针:肩髃、肩前(腋前皱折上1寸)、肩后(腋后褶皱上1.5寸)。 2.推拿治疗 本病急性期不宜推拿。慢性期可先用揉、推、、捏等常规手法放松局部肌肉,然后进行痛点弹拨,继之做患肢牵拉、抖动、拔伸及旋转,然后做患肢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关节被动运动。 3.抬肩术 对于粘连严重的肩关节周围炎,可在麻醉下行抬肩术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4.刮痧疗法 在患肩的肩井、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肩贞及阿是穴进行刮痧,每次25min,3~5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5.功能锻炼 ①单臂旋转法:立位,两足分开同肩宽活动患肢,以肩关节为轴心,先向前、再向后作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单臂直线运动,旋转半径越大越好。②前摸肩后触背法:立位,足分开同肩宽,患肢的手尽量向前、后摸健侧肩部、肩胛部。③手指爬墙法:患者面墙呈立正姿态,足尖离墙一拳,患肢四指扶墙并沿墙壁慢慢向上爬行,使患肢上举致最大限度,然后再沿墙壁归回原处,如此反复数次。 6.食疗调养 饮食宜清淡,进食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肥甘、过酸、过咸,戒烟酒、浓茶。此外,可以辨证选用食疗方,如桑枝大枣粥:桑枝40g,大枣10枚,糙米75g。制法:将桑枝水煎取汁,加大枣、糙米煮粥,每日2次。 【临证备要】 1.重视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除肩关节在急性疼痛期外,应指导患者多做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如多做上举、外展、背伸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爬墙”锻炼,有利于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锻炼必须持久,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有害无益。 2.治疗方法宜温和,忌粗暴 老年、久病体虚患者,因肌肉无力、骨质疏松,治疗方法不宜过于粗暴和猛烈,以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预防调护】 老年人起居应注意避风寒,气候骤冷时注意肩部的保暖。因本病与退行性变有关,所以平日应注意适度体育锻炼和饮食营养。劳逸适度,平日要保持正确劳作体位,避免肩关节过度疲劳,不提或拿过重物品,避免肩部再次损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患肩的锻炼必须持之以恒,量力而行。本病的预后良好,虽有自愈的可能,但经治疗可加速其痊愈。病愈后需注意功能锻炼,避免复发。 【名医验案】 王某,男,工人,60余岁。因搬重用力,当时左肩手臂酸痛未治疗,5个月后左肩逐渐酸痛严重,不能向高抬举,手掌指不能反及腰背部,近期影响睡眠,每晚半夜肩臂疼痛更剧,须起床活动疼痛方有缓解,因而就诊。查体见左肩臂被动抬举受限,前屈仅能平肩,不能上举及头部,向后患侧手腕只能碰及臀部,动则疼痛难忍。 方用十全大补汤,辅助肩部针刺(肩井、肩髃、肩髎等)、膏药外敷(风寒活血膏或宝珍膏)。 连续2次治疗,病情减半,夜能眠,后连续治疗1个月,并嘱每日清晨坚持锻炼,后随访痊愈。 按语:本病例由于肩部外伤失治,造成局部筋脉损伤,日久局部气血瘀滞不通,筋脉失养而发病。因本病属本虚标实,素体正气虚损为本,气血瘀滞为标,故治疗上以十全大补汤内服以扶正,佐以局部针刺和膏药外敷疏通气血、活血止痛以治其标。 (詹红生.海派中医·石氏伤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中医老年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