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其他科疾病●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2025-1-14 15:18|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55| 评论: 0

摘要: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enile pruritus)指无原发皮损,仅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疾病。多由于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等引起。常见于冬季,夏季少发。初起仅见一处瘙痒,进而扩展至全身 ...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enile pruritus)指无原发皮损,仅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疾病。多由于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等引起。常见于冬季,夏季少发。初起仅见一处瘙痒,进而扩展至全身,时发时止,夜间为甚。可因抓破或不洁而引起疮疥。

本病多属于“风瘙痒”“痒风”“血风疮”范畴。

 

【病理机制】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生与内分泌的改变密切相关。老年人由于皮肤萎缩、退化,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皮肤干燥,表皮易龟裂,有时呈鱼鳞样改变。环境变化(季节、气温、湿度、居住环境等)、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或皂粉、穿着化纤织物内衣或毛织内衣等均能导致瘙痒。

1.药物引起的瘙痒 药物引起的瘙痒大多数伴有皮疹,但有些药物引起的瘙痒不伴发皮疹,不易诊断。有些药物直接诱导炎性介质的释放,如阿司匹林、鸦片类药物、多黏菌素B及放射造影剂等为组胺释放剂,可诱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引起瘙痒。常见引起瘙痒的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β受体阻滞剂、卡马西平、曲马多、氯丙嗪、雌激素、氯喹等。应根据用药史,排除其他引起瘙痒的原因和疾病,及时停药和治疗。

2.尿毒症性瘙痒 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皮肤干燥可能是尿毒症瘙痒的主要原因之一。尿毒症血中阿片样物质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皮肤中二价离子浓度增高、表皮中VitA水平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浆5-羟色胺水平升高以及透析过程中接触致敏物质,都可能导致瘙痒。

3.胆汁淤积性瘙痒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梗阻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癌等可以引起瘙痒。瘙痒可能是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胆汁淤积引起瘙痒的机制还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慢性胆汁淤积患者血浆鸦片样肽水平增加,且用鸦片样肽拮抗剂可减轻其瘙痒,表明内源性鸦片样肽在胆汁淤积性瘙痒中起重要作用。

4.恶性肿瘤相关性瘙痒 有些恶性肿瘤,如约30%的霍奇金病患者出现顽固的慢性瘙痒,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瘙痒发生率高且顽固,但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5.精神性瘙痒 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等可引起或加重瘙痒。

 

【病因病机】

本病或由感受六淫,邪蕴肌肤,不得疏泄;或由身着化纤或毛织品内衣,过度淋浴,热水刺激,过用燥烈护肤品等所致。内因为过食海腥发物,辛热炙煿,肥甘厚腻,或情志抑郁,烦恼焦虑,精神紧张等。上述病因可导致血虚风燥、血瘀生风、风寒束表、风湿郁表、湿热内蕴生风和血热风盛。病机是气血失和,卫外不固,风邪外袭,或风自内生。气血失和是肌肤瘙痒产生的病理基础。此外,年老体弱,肌肤失养,血虚生风,或易感体质,卫外不固,风邪乘袭,亦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

本病病位在肺与肌肤,实证、热证多与心、肝、肺有关,虚证、寒证多责之于脾、肾、肺。外感风邪或内伤血热生风,兼夹寒热湿邪,或风湿郁于肌肤,或湿热内蕴肌肤等多属实证,肺肾阴虚、精亏血燥等多属虚证。

 

【诊断要点】

目前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局部或全身瘙痒,持续时间超过6周即可诊断为老年瘙痒症。

本病需与糖尿病、阻塞性黄疸、肝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多种恶性肿瘤、贫血等血液病引起的瘙痒相鉴别,局部瘙痒则需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牛皮癣、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及阴虱、蛲虫、化学刺激物等引起的瘙痒进行鉴别。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根据病程的长短、瘙痒的剧烈程度、继发皮疹的情况,结合舌脉和全身情况,以辨标本虚实、血虚血热。标实以风邪为主,首辨外风内风。若瘙痒发作急剧,与气候变化有关,伴发热、恶风等外感症状者,多属外风;若起病缓慢,迁延不愈,伴皮肤干燥、心慌等阴血不足症状者,多属内风。次辨兼夹之邪。风盛者遍身瘙痒,走窜不定;湿盛者抓挠后易糜烂结痂,缠绵难愈;热盛者皮肤发红,有灼热感;寒盛者肤冷,四肢不温。本虚多为血虚生风,皮肤干燥,肥厚而作痒,病程较长,需辨清相关脏腑亏虚。

2.治疗原则 本病以祛风止痒、调和气血为治疗原则。外风重在祛风,内风重在养血。各证型的治疗除辨证论治外,均可加入祛风止痒药物;瘙痒较重者,酌情选用虫类搜风药。轻者可用中药内服和外洗,症状重者或顽固瘙痒,宜中西药并用,并寻找发病原因以除病根。

3.证治分类

(1)血虚风燥证

症状:肌肤干燥,时时作痒,经常搔抓处的皮肤脱屑,抓破后血痕累累,伴面色苍白或萎黄少华,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血虚肌肤失于濡润,则肌肤干燥,时时作痒,经常搔抓处的皮肤脱屑;血不华色,则面色苍白或萎黄少华,舌淡;血不养心则心悸,失眠多梦;血虚清窍失养,则头晕眼花;血虚不能充养脉道,则脉细弱。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代表方:当归饮子加减。

常用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养血润燥;黄芪、炙甘草益气生血;荆芥、防风、白蒺藜祛风止痒。

心悸、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玄参润肠通便;皮肤肥厚脱屑者,加阿胶、丹参养血润燥。

(2)血瘀生风证

症状:肌肤瘙痒,久治不愈,夜间加剧,常发于受挤压部位,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水。舌黯淡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证候分析:老年患者多先有血虚,后有血瘀,腠理经脉不通,肌肤失于濡润,则肌肤瘙痒,久治不愈,肌肤甲错;瘀血内结,新血不生,则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质黯淡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止痒。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荆芥、蝉蜕、刺蒺藜、桔梗祛风止痒;牛膝引血下行。

皮肤瘙痒随情绪波动明显者,加钩藤、石决明、川楝子平肝潜阳;皮肤肥厚者,加姜黄、莪术行气破血。

(3)风寒束表证

症状:肌肤瘙痒,遇风寒则加重,皮肤白而干燥,瘙痒多见于暴露部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证候分析:风寒束表,风盛则痒,故出现肌肤瘙痒,遇风寒则加重,皮肤白而干燥,瘙痒多见于暴露部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为外感风寒之征。

治法:疏散风寒,调和营卫。

代表方:桂枝汤加味。

常用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荆芥、防风、麻黄疏散风寒。

表虚自汗者,加黄芪、白术益气固表;血虚者,加当归养血和血;恶寒肢冷者,加炮附子温阳散寒。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