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风湿蕴肤证 症状:肌肤瘙痒剧烈,可见水泡、丘疹、流水、糜烂等,易继发感染、湿疹。舌淡红,苔滑腻,脉缓滑。 证候分析:风湿蕴于肌肤则瘙痒剧烈,可继发水泡、丘疹、流水、糜烂,易继发感染、湿疹;舌淡红,苔滑腻,脉缓滑均为湿邪阻滞之征。 治法:祛风胜湿止痒。 代表方: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苍术、厚朴、陈皮、白术、甘草燥湿健脾;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荆芥、防风、羌活、蝉蜕祛风止痒。 风湿入里化热而成湿热内蕴,舌红,苔黄腻者,加黄芩、龙胆草、栀子清热祛湿。 (5)风邪久羁证 症状:瘙痒日久,发无定处,皮肤干燥、脱屑、肥厚,状如苔藓。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证候分析:风善行而数变,风盛则痒;风邪郁于肌肤日久,耗伤津血而出现皮肤瘙痒、干燥、脱屑;反复搔抓,或兼痰瘀阻滞则皮肤肥厚,状如苔藓;风为阳邪,郁久化热可见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搜风清热止痒。 方药:乌蛇驱风汤加减。 常用药:乌梢蛇、荆芥、防风、白芷、羌活、蝉衣、浮萍搜风止痒;黄芩、连翘、牛蒡子、赤芍清热凉血止痒;当归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皮肤肥厚,状如苔藓者,加丹参、莪术、鸡血藤养血活血;瘙痒剧烈者,加僵蚕、刺蒺藜增强搜风止痒之效。 (6)血热风盛证 症状:肌肤瘙痒,其色鲜红,触之灼热,遇热加重,伴烦躁,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风盛则痒,血热则皮肤色红,触之灼热,遇热加重,伴烦躁,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数为血热之征。 治法: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方药: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赤芍、当归养血凉血;防风、蝉蜕、荆芥、白鲜皮、白蒺藜、牛蒡子祛风止痒;知母、石膏清热;苦参、苍术、甘草清热燥湿解毒。 热甚者加连翘、丹皮清热凉血;口燥、便秘,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 【西医治疗】 1.重视生活起居与皮肤护理 老年人冬季居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左右,湿度在50%~60%为宜。穿柔软的棉质或丝绸内衣以减少皮肤摩擦造成的瘙痒。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多喝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适量的维生素A、B、C、E及多种微量元素。少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但冬季洗澡次数不宜过多。尽量不要用肥皂洗澡,可以用含油脂的中性香皂洗澡,或只用温热水洗浴,不用香皂和浴液等。洗澡后3分钟内全身外涂润肤霜,如维生素E乳和复方甘油止痒乳。 2.针对病因治疗 目前并无特效止痒药物,故老年瘙痒症治疗主要以针对病因为主,并辅以止痒。①轻度瘙痒:每晚睡觉前外用润肤霜。②中度瘙痒:可在外用润肤霜的同时,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西替利嗪和开瑞坦,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钙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药物,可根据病情选用。③继发感染:须外用或口服抗生素。④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瘙痒,应积极治疗相应疾病。药物引起的瘙痒,应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 【综合治疗】 1.外治法 ①药浴或熏浴、熏蒸疗法:苦参、白鲜皮、百部、蛇床子、地肤子、地骨皮、花椒等煎水,全身熏浴。②干燥瘙痒时外用润肌膏。③外擦苦参酒:苦参310g,百部90g,野菊花90g,凤眼草90g,樟脑120g。制法:将前四种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法:用毛笔刷外涂,每日1~2次。 2.穴位注射 可用维生素B12、异丙嗪、苯海拉明作穴位注射。 3.耳针 取枕部、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肺区、痒点等穴,每次交替取2~4穴,留针30min,也可埋针,每周1次。 【临证备要】 1.从风论治 导致瘙痒的风可分为外风、内风。外风有风寒、风热、风湿,内风有血热生风、血虚生风及血瘀生风。老年多为血虚生风,尤以冬季瘙痒症为多见。 2.从血论治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临床内风所致的瘙痒常用养血、补血、活血、凉血等治血诸法治疗。 3.顽固瘙痒的治疗 顽固瘙痒多责之风邪郁于肌肤日久,耗伤津血,或兼痰瘀阻滞,治疗除祛风止痒外,应针对病机酌情加入养血滋阴或化痰祛瘀之品以提高疗效。 【预防调护】 预防本病要多吃蔬菜、水果。忌饮酒和浓茶,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鱼虾等海味。淋浴不宜过勤,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忌热水烫洗。内衣宜柔软宽松的棉织品,避免尼龙、毛织品衣物贴身穿戴。调适寒温,避免暑热及寒冷刺激。保持心情愉快。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不滥用强刺激的外涂药物。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做到合理用药,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遇到全身出疹、瘙痒,要考虑药疹的可能,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名医验案】 某女,72岁。1974年10月21日初诊。主诉:周身皮肤瘙痒4个月。现病史:4个月来全身皮肤瘙痒甚剧,尤以夜间加重,彻夜少眠,曾服凉血清热、祛风除湿之剂,未见减轻。大便干秘,5日一行。检查:全身皮肤干燥松弛,可见搔痕,鳞屑细薄,血痂累累。脉弦滑,舌质紫,苔光。中医诊断:血风疮。西医诊断: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证属:老年血虚阴伤,皮肤失养,风盛则燥,风动则痒。治则:养血润燥,活血祛风。 处方:当归12g,白芍9g,熟地30g,玄参9g,麦冬9g,丹皮9g,红花9g,荆芥9g,白蒺藜9g,麻仁9g,甘草6g。6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皮肤瘙痒明显好转,晚间已能入睡。脉弦,舌质紫红,苔净。继服前方,6剂。 三诊:药后瘙痒曾减轻,近日又较重,搔后起小红疙瘩,大便又干。脉弦细,舌紫苔光,中心薄黄,宗前方出入。方拟:当归12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玄参9g,荆芥9g,白蒺藜9g,丹皮9g,麻仁9g,甘草6g。服6剂。 四诊:皮肤瘙痒已轻,胸、腹、腰围、后背尚感刺痒。脉弦,舌光剥,中薄黄。嘱继服初诊方,6剂。1975年5月追踪回信,称病已痊愈。 按语:年过七旬,血虚阴伤,肤失所养,风盛则燥,风动则痒。大便秘结,舌紫苔光,认证属血虚型,故治以养血息风,滋阴润燥,后加活血祛风而获效。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中医老年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