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失眠惹了什么“祸”?如何干预

2025-1-24 19:40| 发布者: 启疾光| 查看: 119| 评论: 0

摘要: 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够舒缓自身情绪,还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长期失眠影响个体的正 ...
 

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理现象之一,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够舒缓自身情绪,还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成人失眠发生率为10%-15%40岁以上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是年轻女性的4倍左右。在围绝经期女性群体中,失眠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为13.2%-65.1%

长期失眠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严重的睡眠缺失将降低患者的工作效率和警觉水平,甚至有可能引发恶性意外事故,造成巨大损失。那么,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失眠?失眠了该怎么办?

 

一、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根据症状表现,失眠可分为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

根据病程,失眠可分为短期失眠(病程<3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有些患者失眠症状反复出现,应按照每次出现失眠持续的时间来判定是否属于慢性失眠。

失眠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应单纯依靠睡眠时间来判断是否存在失眠。部分人群虽然睡眠时间较短(如短睡眠者),但没有主观睡眠质量下降,也不存在日间功能损害,不能视为失眠。

 

二、是“谁”偷走了你的睡眠

1、年龄:为失眠的显著危险因素;慢性失眠症的现患率从儿童的4.0%、青年人的9.3%,增加到老年人的38.2%

2、女性:女性患病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该比率在>45岁人群中甚至增至1.7倍。

3、既往失眠发作病史:存在失眠发作的人群的再次发病率是其他普通人群的5.4倍。

4、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普通人群的新发病率是无家族史人群的3倍;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显示失眠的遗传度在30%-60%

5、应激及负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不仅是新发失眠的危险因素,也是失眠得以慢性化的维持因素。

6、个性特征:如神经质、内化性、焦虑特性及完美主义。

7、对环境的失眠反应性:有些人对睡眠环境异常敏感。

8、精神障碍: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均报告有失眠症状,而50%的失眠患者同时患有1种或1种以上精神障碍。

9、躯体疾病:慢性内科疾病患者。

 

三、失眠了怎么办

(一)药物管理

1.普通人群用药


2.特殊人群用药

1)妊娠期人群

常见的催眠药物在妊娠期是有安全等级的。目前,广泛接受的妊娠期药物有FDA、澳大利亚药品评估委员会(ADEC)等的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分级标准为ABCDX

2)儿童人群

童失眠主要是指就寝问题和夜醒,分别属于儿童行为失眠的两种类型:入睡行为限制不足型和睡眠启动相关型。可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失眠,即混合型。

药物治疗通常只用于儿童慢性失眠,FDA至今未批准任何一种专门治疗16岁以下儿童失眠的药物,且治疗成人失眠的药物一般不推荐用于儿童。儿童失眠可选用的治疗药物类型包括抗组胺类、α-受体激动剂、褪黑素、铁剂、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等。

3) 绝经期人群

绝经相关失眠女性的药物管理主要涉及围绝经期相关用药、失眠相关用药以及其他合并疾病的用药管理。建立个体化的用药清单,形成个人药物使用档案,记录药物开始使用及停药的时间、不良反应、剂量变化的时间及个体反应。

1)使用激素补充或替代治疗的患者,在开始前评估有无适应症、禁忌症及慎用情况,告知患者使用激素治疗的利弊,告知其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的必要性。

2) 经充分沟通和评估后,针对适宜用药的患者,应根据其年龄、绝经年限、是否切除子宫、对药物性出血的期待等,选择单用雌激素、单用孕激素、雌孕激素序贯、雌孕激素联合或替勃龙等方案进行治疗。

3)注意事项:

①褪黑素类在在绝经相关失眠治疗中应用较少,作用机制、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②曲唑酮、米氮平等抗抑郁药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绝经相关失眠症状。

 

(二)生活管理

1. 建立规律生活

尽量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包括休息日,减少白天休息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更容易入睡。

2. 创造舒适睡眠环境

保证睡觉环境的黑暗和安静,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舒适的床上用品会让人入睡更快。

3. 睡前适当放松

如泡脚、听轻音乐、睡前治愈小故事、冥想、练瑜伽等,有助于减轻入睡困难、加深睡眠,但睡前两小时不要剧烈运动。

4. 控制睡前饮食

切勿空腹或饱腹上床,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饮料,比如茶、咖啡、巧克力,睡前避免饮酒或吸烟。

5. 规律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缓解脑神经的紧张状态,让人全身放松,更快进入睡眠状态。但切勿睡前运动。

充足的睡眠不仅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进行自我修复,而且有利于大脑清除代谢废物,助于身体健康。如果长期有睡眠困扰,记得及时就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药学部李厚红撰稿,万蒞主任药师审核   启疾光编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