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儿受术时的体位 冯氏捏积疗法所适应的患儿受术年龄跨度比较大,根据冯氏医家的多年经验,小儿从生后一百天开始就可以接受捏积术,因此,可以这样讲本疗法几乎不受小儿年龄的限制,但是为了更好地对不同年龄的患儿进行施术,以便达到满意的疗效,冯氏医家在长期施术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几种不同年龄组的患儿受术体位,现介绍如下: 1.生后一百天至三岁以下的受术患儿体位 这个年龄组的受术患儿,由于年龄小,不能很好的与术者相配合,因此要求受术患儿的家长要一起配合施术者进行施术,具体的做法是,患儿的家长坐在一个椅凳上,忪解患儿的衣、裤,并露出小儿的脊背,然后将患儿俯卧于家长的一侧大腿上,患儿的双下肢由家长的双腿夹紧,施术时,家长用靠近患儿头部的一只手帮助向项部撩开衣服,另一只手可将患儿臀部的裤子向下扒开,这样就可暴露出患儿脊背的整个施术部位(下左图)。采用这种被动的受术体位时,应该注意的是家长四肢力量不可过猛过大,以防发生意外或使患儿发生惊恐。在施术过程中,患儿如发生哭闹或挣扎,家长可用亲切的语言对小儿进行安抚,以便转移患儿对施术的注意力。 2.三岁以上至五岁以下的受术患儿体位 这个年龄组的受术患儿,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如果术前能做好说服工作,就能很好的与术者合作进行施术,因此这个年龄组的患儿,可不必采取上述受术时的被动体位,但仍需家长配合施术,具体的做法是,患儿的家长坐在一个椅凳上,松解患儿的衣、裤,并露出患儿的脊背,然后叫患儿从家长一侧大腿的外侧,俯卧于家长的双侧大腿上,家长的双手可协助术者将衣、裤撩开,暴露出患儿的施术部位。(下右图)采用这种受术体位时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有些患儿不能很好的与术者配合,在施术时哭闹或挣扎,家长可用双手分别固定患儿的头部和臀,但力量不可过猛、过大,或者改用三岁以下受术患儿的被动受术体位。 3.五岁以上至七岁以下的受术患儿体位 这个年龄组的受术患儿,一般来讲都能和术者配合施术,而且身高均以达到或超过一百厘米,因此施术时采取直立的体位。具体的做法是,患儿的家长坐在一个椅凳上松解患儿的腰带,上衣最好脱下来,叫患儿站在家长的双下肢中间,这时家长可用双手搀扶患儿的肩部,使患儿的头、肩部依附在家长的胸前(下左图)。采用这种受术体位时应该注意的是,患儿因脱去,上衣,因此要求室温不宜过低,避免着凉。 4.七岁以上的受术患儿体位 七岁以上的患儿,因年龄较大,完全可以独立的进行受术,因此不需要家长的配合,具体的做法是,叫患儿松解农、裤后,俯卧于床边,身体要自然放松,双上肢可曲肘上抬使两手伏于头部,术者可将后背的上衣撩到颈部(下右图)。采取这种体位时应该注意的是,床位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术者的操作。 二、术者的体位
(小儿捏脊疗法施)术者的体位要求要以自然、舒适、便于操作为原则,因此,术者在施术时体位,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拘泥于某一种体位。一般来讲,术者的体位要看受术患儿所采用的受术体位而定。象前面所介绍的四种受术患儿的体位中,前三种比较适合于术者用站在患儿正后方的体位进行施术(下左图),而后一种,术者适合于采用站在患儿侧后方的体位进行施术(下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