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 Zǐsūyè( 《名医别录》)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切碎。本品气清香,味微辛。以色紫、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 辛,温。 【归经】 归肺、脾经。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应用】 1.风寒感冒,咳嗽呕恶 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和胃,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嗽痰多者,较为适宜。治疗前者,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如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后者,每与杏仁、桔梗等药同用,如杏苏散(《温病条辨》)。 2.脾胃气滞,妊娠呕吐 本品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若妊娠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常与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用治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常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3.鱼蟹中毒 紫苏叶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用法用量】 煎服,5~10g,不宜久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紫苏醛,紫苏酮,苏烯酮,矢车菊素,莰烯,薄荷醇,薄荷酮,紫苏醇,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酚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0%(mL/ g),饮片不得少于0.20%(mL/g)。 2.药理作用 紫苏叶煎剂有缓和的解热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本品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能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紫苏油可使血糖上升。 附药:紫苏梗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茎。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适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煎服,5~1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