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诸子百家也是“三玄”之一《庄子》的与人体部位器官相关的成语典故●肝胆胡越(肝胆楚越、肝胆秦越)

2025-2-17 22:09| 发布者: 医智宝| 查看: 964| 评论: 0

摘要: 肝胆胡越,本指邻近的肝胆虽同处于一体之中,而看起来也会像最北方的胡地与最南方的越国那样相距遥远。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犹言“肝胆楚越”。”语出《淮南子·内篇·(卷二)俶真训》 ...

肝胆胡越,本指邻近的肝胆虽同处于一体之中,而看起来也会像最北方的胡地与最南方的越国那样相距遥远。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犹言“肝胆楚越”。语出《淮南子·内篇·(卷二)俶真训》:“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典出《庄子·内篇·德充符》: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179-122)招人集体撰写的当时名为《鸿烈》(后称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部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将道、阴阳、墨、法和儒家思想相糅合的书,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此书推崇道学,所以常引庄子语句。前言“肝胆胡越”句就是引用了《庄子·德充符》相应句稍改个别字使然。

庄子(约前369年—约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道家之祖”。 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分卷一内篇、卷二外篇、卷三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死后葬于此,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其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庄子》早在魏晋南北朝时,被思想家们将其和《周易》、《老子》一并作为玄学的根本依据,而并称“三玄”。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卷一·内篇·德充符》是从 “兀者”即缺腿的“王骀[dài],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开篇,谈起形体残缺不全或外貌奇丑的他们的“德”极为充实。讨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怎样反映宇宙万物的本原观念和一体性观念。我们选取一段与本文成语相关的原文内容如下: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 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 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 哉?”

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 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 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徵,不惧之实,勇士一人, 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 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 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这是孔子表示王骀是其眼里的圣人,不但自己准备拜他为师,还要号召天下人都像他学习。王骀还是个形体残缺不全人,这尤其令人钦佩。常季一听感觉很奇怪,一个没有腿的人还胜过您大圣人仲尼先生,是世上第一位的人,那他王骀的作用太高深远大了。假定他真像孔子老师讲的这样,那这个人的道行在哪里以及运用心智是怎样与众不同的呢?于是就有了上文:

孔子说,死或生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他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而不随物变,听任万物变化而遵循着万物的规律,即他可以超然独立于天地之外。

常季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孔子又回答:从事物千差万别的一面去看,邻近的肝胆虽同处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国和越国那样因为各种原因也会有嫌隙,两者相距似乎很遥远。而从事物都有相同的一面去看,万事万物又都是一体的。像这样的人,并不知道什么是耳朵和眼睛可以适宜的事物,而把自己的心灵遨游在德行的境域之中。对事物只看到它的共性,而看不到缺陷,看到断去他的一只脚就像丢掉一块泥土一样。

常季说,他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他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追求自己的理念。如果达到了忘情、忘形的境界,众多的弟子为什么还聚集在他的身边呢?

孔子再答:人没有在流动的水面照自己的,而是去静止的水面上照,只有静止的东西才能让别的东西静下来。生命是起源于大地的,只有独特的松柏禀受自然之正,四季常青;同是受命于天的,只有尧舜有正气,成为万物之首。他们有幸得到这种正气,不仅使自己品行端正,也可以端正他人的品行。有了这种充满正气的力量,就会有无所畏惧的胆识。譬如勇士,他敢只身一人冲入敌人的千军万马之中。为了追名逐利,尚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何况那主宰天地,包藏万物,以人体为寄托,以耳目为幻象,天赋的智慧能够烛照所知的境域,而心中未尝有死生变化的观念的人呢!有一天他必能达到高远的境界。这样超凡绝俗的人,大家都乐于跟从他。他哪里肯把吸引众人当回事呢?

庄子认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都浑然为一。这种观点,体现在人的观念形态上就是“忘形”与“忘情”。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谓“忘情”就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这种“忘形”与“忘情”的精神状态就是庄子笔下的“德”。 庄子借孔子的话,说王骀是一个“忘形”与“忘情”的人,是一个“德”充实的人。对于达到“忘形”与“忘情”境界的人来说,是忽略不计的。形体的完整或不完整,是外在的东西,而内在的精神才是关键。王骀外形虽不完整,但有着迷人的精神魅力,这精神魅力源于他充实的“德”。人们感受到了他的精神魅力,而跟从他,以他为师,全然忘却了他是否少了一只脚。若离开了充实的“德”,就没有了迷人的精神魅力,那王骀即便有肌肉健美的双腿,也只是平常的庸人或是令人讨厌的人。王骀之所以得到孔子的特别敬重,是因为他的精神境界达到“忘形”与“忘情”的高度即“德充”的高度。一个人,真正得到他人敬重,不是财富的多寡,不是外形的美丑,而是精神状态,也就是精神境界的高度。王骀,虽形体残缺不全,但他的精神状态达到了“忘形”与“忘情”的境界,这种境界也就是“德充符”的“德”。“德充符”,“充”指充实,“符”则是证验的意思。

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老子的“道”重客观的意义,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空间、人的心灵氛围的角度去投视“道”。他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相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道”的特点,具有绝对性、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无为性。“道”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本就是道经的《庄子》,再有后世影响甚大的《淮南子》的引用,《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句就凝练出“肝胆楚越”和“肝胆胡越”的成语来了。肝、胆是人体中两个相互毗邻的器官,比喻关系密切。

楚、越指的是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有些地方将“楚越”理解为“相距遥远”,是不对的。孔子[公元前551928日—前479411]春秋时期人,楚越两国相邻,总体也算和睦,越曾长期为楚属国,但期间也有嫌隙,互相攻伐过)。成语“肝胆楚越”, 犹“肝胆胡越”,皆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比喻虽近犹远、虽亲犹疏的一种状态。也作“肝胆秦越”。与“同床异梦”、“貌合神离”近义。

 

声明:医智宝著独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未经允许不得商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