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术茹芝是指人称 “商山四皓[hào]注”即秦末汉初名闻于世的周术等隐居在商山的四人,拒绝汉高祖刘邦征召而避世不出,并写了《紫芝歌》表明心志的典故;以喻品性高洁,修道正己,不沽名钓誉的真隐。 秦末汉初隐士周术,字元道(一说字符道),人称甪(lù)里先生,与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崔广)、夏黄公(吴实)都曾是秦朝博士。他们修道正己,品性高洁,不合乎道义之事绝不去做。见秦王暴虐无道,都已是银须皓首的他们四人于是从黄河以北的地方退至蓝田山隐居,以待天下安定。世人尊称“商山四皓”。 在商山作歌唱:“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
[yè],一作“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意思是说:“高山树林茂密,深谷弯曲回旋;茂盛美好的紫芝草,可以解除饥饿。尧舜时代已太久远,我将归往何处?乘坐驾着四马的高车,地位显赫但有很大的忧虑。富贵令人畏惧,不如贫贱来得自由随意。” 等到秦朝败亡,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胜出,立朝建汉,史称汉高祖。他久慕四人大名,屡次征召入仕做官,皆被四人拒绝,一直隐匿于秦岭终南山。也有说汉高祖刘邦派使者礼聘他们,他们昂首向天,周术等四人作了《采芝操》唱道:“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往矣,吾当何归?”暗示汉朝也不是他们理想中的唐虞盛世,所以根本无意出山。 但“商山四皓”也并非所有人都请不动。《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宠幸戚夫人,本来想废掉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心急如焚,赶紧找张良想办法。张良建议吕后若能请动“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则太子刘盈之位就可稳固无忧。后来吕后想尽种种办法终于请来了“商山四皓”,
汉高祖刘邦见自己一直请不动的四位八十多岁的贤人居然肯出山辅佐太子刘盈,大为惊异,说:“我多年来征求,你们都避而不见,如今为何和我儿交往呢?”四人都说:“陛下看轻士人,往往责骂,我们坚持义理,不愿受辱,所以逃避藏匿。听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人莫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效死,所以我们来了。”高祖告诉戚夫人说:“这四人辅佐太子,太子羽翼已成,难以更动了。”此后便绝了废立太子的念头。 但从“商山四皓”作为看,他们都不是在作秀以示人,而是真正的隐士,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被后世所称道,就有了“周术茹芝”典故流传,以喻不沽名钓誉的真隐。茹芝:采芝为食。茹,吃。芝,紫芝草,又称商芝草、全芽子。 这个典故有三味药:一味术,即燥湿健脾、祛风止痛、明目的苍术;二味茹即茹草,正名为柴胡,也称柴草、才胡、芽胡、茈胡、地熏、山菜、芸蒿,可清热解毒、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之功;三味芝即灵芝,有益气血、安心神、补脾胃、健脑提神、强肾纳气、固精利尿之能。 注:商山四皓:出自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养生学家、藏书家,字深甫,号瑞南道人,以戏曲名于世的高濂著而1591年出版的《遵生八笺·历代高隐姓氏·四皓》) 韩康卖药与周术茹芝一并出自《龙文鞭影》卷一四。明万历八年(1508年)萧良有会试第一,进修撰,任国子监祭酒,编纂原名《蒙养故事》(亦名《四字经》),明末清初杨臣诤对其进行了增订,并更名为《龙文鞭影》。 声明:享瑾美著首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