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2020-2-25 15:47|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41| 评论: 0

摘要: 野菊花 Yějúhuā(《本草正》)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广西、湖南、江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本品气芳香,味苦。以完整、色黄、香气浓者 ...

野菊花 Yějúhuā(《本草正》)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广西、湖南、江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本品气芳香,味苦。以完整、色黄、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苦、辛,微寒。

【归经】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应用】

1.疔疮痈肿,咽喉肿痛 本品辛散苦降,功能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止痛,为治外科疔痈之良药。治热毒蕴结,疔疖丹毒,痈疽疮疡,咽喉肿痛,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药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本品味苦入肝,清泻肝火;味辛性寒,兼散风热,治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与金银花、密蒙花、夏枯草等药同用;本品可清肝平肝,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夏枯草、决明子、钩藤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鉴别用药】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痈肿疮疡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蒙花苷,矢车菊苷等;挥发油:菊花内酯,野菊花三醇,野菊花酮,樟脑,龙脑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蒙花苷(C28H32O14)不得少于0.80%

2.药理作用 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挥发油对化学性致炎因子引起的炎症作用强,其水提物对异性蛋白致炎因子引起的炎症作用较好。尚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青黛下一篇:重楼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