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柑橘类”,最常见的便是“柑橘橙柚”。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剥皮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依次是橘、柑、橙、柚。芸香科的“老祖宗”为橘、柚、香橼(枸橼),由它们杂交出其他许多柑橘类水果。橘和柚杂交而来的橙,是品种扩充的“杂交之王”。如柑,由橙和橘杂交而来;葡萄柚,由橙和柚杂交而来;柠檬,由橙和香橼杂交而来。 常见的“柑橘类”水果,如橘子、橙子、柠檬等皆可作为中药来源。以下细说从水果“柑橘”中得到的中药。 橘子 1.陈皮(橘皮) 橘的果皮可入药。橘皮入药以陈年者为佳,故名陈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入药“陈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栽培变种主要有茶枝柑(广陈皮)、大红袍、温州蜜柑、福橘。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本草纲目》言其“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痰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现代临床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的治疗。中成药人参荣养丸、二陈丸、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皆有用陈皮组方入药。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青皮为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入药,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 2.橘红 橘的外层果皮是另一种药——橘红。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外层果皮入药为橘红。栽培变种主要有大红袍、福橘。橘红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的功效。《药品化义》言其“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症。中成药人参再造丸、安坤赞育丸、八宝坤顺丸等皆有用橘红组方入药。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化橘红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外层果皮,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之效。 3.橘白 新鲜的橘皮,去外层红皮(橘红),内层的白皮入药为橘白。《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等有收载,药材呈海绵状不规则的块片。其味微苦、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和胃、化湿的功效。《本草便读》言“其功固不如橘皮,而补脾胃药中用之,自无燥散之咎”。现代临床用于脘腹胀闷、消化不良等症的治疗。 4.橘核 橘的种子可入药。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种子入药为橘核。栽培变种主要有大红袍、福橘。其味苦,性平,归肝、肾经,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本草汇言》言其“疏肝,散逆气,下寒疝之药也”。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等症。中成药茴香橘核丸、济生橘核丸、乳核内消液等皆有用橘核组方入药。 5.橘络 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实的中果皮与内果皮之间的筋络(维管束群)入药为“橘络”,多地方习用,《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等有收载。其味甘、苦,性平,归肺、胃经,有化痰、通络的功效。《日华子本草》言其“治渴及吐酒”。临床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胸胁痛、咯血等症。虚寒者忌用。中成药清热利咽茶、制金柑丸、治红丸等皆有用橘络组方入药。 橙子 橙子的果皮可入药。《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9年版)》将常绿小乔木甜橙的成熟果皮入药为橙皮。国内少数地区也有用其果皮作陈皮代用品使用的。同属植物酸橙的果皮亦作橙皮使用,称苦橙皮,《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收载为橙皮。 橙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胃经,有行气宽中、化痰降逆、和胃解酒的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胸脘气滞、胃脘胀满、胸胁闷痛、咳嗽痰多、饮食不消、恶心呕吐、醉酒等症。中成药橙皮酊是仅用橙皮制成的单味制剂,功能芳香健胃,为芳香性苦补健胃药。其他中成药复方龙胆酊、益坤宁酊等也有用橙皮组方入药。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收载的甜橙壳不是橙皮,而是甜橙的未成熟果实。其为贵州省习用药材,长期作枳壳使用。药典将甜橙幼果作为中药枳壳的来源之一。 柠檬 植物柠檬及其栽培变种的果实入药为柠檬《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四川省主产于资阳安岳。一年四季开花,春、夏、秋、均能结果,以春果为主。 柠檬味酸、甘,性平,归胃、肝、肺经,有生津健胃、化痰止咳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言其“腌食,下气和胃”。可用于治疗中暑烦渴、胃热津伤、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咳嗽痰多等症。百姓多用作食用多。(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