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急函〔2024〕4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进一步推进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规范开展脑血管病防治相关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供推广使用。 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加强对防范脑血管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科普宣教,引导公众提高脑血管病防治意识和技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附件: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4年12月10日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年版)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施行早期预防和综合干预是降低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的有效措施。为提升脑血管病防治能力,特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 脑血管病相关定义及疾病负担 一、脑血管病的相关定义 脑血管病是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1.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 小时或存在经影像学证实的新发脑梗死灶。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指由于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临床症状一般多在1~2 小时内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且影像学上没有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1.脑出血:原发性非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卒中。 (三)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或静脉窦回流受阻的一组血管疾病。 二、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约394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1/3,发病以缺血性卒中为主,约占72%,脑出血占22%,蛛网膜下腔出血占6%;现患病的卒中患者达2800 多万人。2021 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因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23%。2013 年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首发卒中的平均年龄为66 岁,病例中男性居多,农村地区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从地域上看,东北地区的卒中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前,华中地区的卒中标化患病率最高。 过去三十年,我国由卒中造成过早死亡的疾病负担明显下降,但其造成残疾的疾病负担仍在上升。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已呈现下降趋势,但作为主要亚型的缺血性卒中的标化发病率和患病率仍继增长。 未来三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加之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以及院前延迟、溶栓率低、二级预防依从性差等问题,卒中负担可能快速增长,将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挑战。因此,科学有效的卒中防治刻不容缓。 第二章脑血管病急救 一、提高早期识别能力 树立“时间就是大脑”观念,推广使用“中风120”口诀1、“BEFAST”口诀2等快速识别脑血管病早期症状的工具。 【注:1.“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 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2 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自己或他人突然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则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BEFAST”口诀 “B”是指平衡(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是指眼睛(Eyes),突然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或者一过性黑蒙; “F”是指面部(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是指手臂(Arms),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者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是指言语(Speech),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是指时间(Time),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有以上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则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 二、优化院前急救流程 提升院前卒中急救能力,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呼叫响应、派遣、现场处置及转运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尽量在再灌注时间窗内将患者转运至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鼓励采用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技术,在急救车内或急救现场启动溶栓评估和治疗,实现“上车即入院”。 三、提高院内救治效率 畅通院内急救通道,建立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心血管科、检验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协作机制,共同制定和执行急性卒中治疗方案,缩短从入院到治疗的时间,提高卒中救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