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2025-3-8 20:51|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321| 评论: 0

摘要: 脑血管病是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其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 ...


第三章脑血管病预防

脑血管病预防主要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系发病前预防,旨在早期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避免或推迟首次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二级预防指预防卒中复发,除危险因素控制外,还包括病因诊断评估、针对病因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等,循证而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致残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一、人群脑血管病风险评估

预防脑血管病需做好人群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并持续监测脑血管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

(一)评估人群

原则上应覆盖35 岁以上、具有1 个及以上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

(二)评估内容

重点评估可干预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超重肥胖以及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和缺乏身体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

(三)评估模式

各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创新机会性筛查模式,加大机会性筛查力度。

通过社区健康服务设施,开展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测量和监测,建立并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资源,动态提取居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干预。开展科普宣教,鼓励和指导居民利用脑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开展自我评估,促进危险因素的早发现和早干预。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评估患者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和管理状况。

 

二、基于个体水平的脑血管病预防策略

(一)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

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早期积极干预,是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也是二级预防的重点,特别是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超重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干预。

1.高血压控制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首要任务。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 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患者一经诊断,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对中危及以上者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单药治疗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可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

2.糖尿病管理

提倡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必要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或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检测。糖尿病患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HbA1c<7%,空腹血糖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避免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急症。

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糖尿病管理始终。营养方面,应保持健康膳食、规律进餐,控制能量摄入,注意主食粗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限制精制糖摄入,控制脂肪总量。运动方面,应适度量力、循序渐进,建议餐后运动,减少静坐时间,适当增加高强度有氧运动。必要时加用药物治疗。

3.血脂异常干预

倡导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是首要控制指标。LDL-C 目标值:极高危<1.8mmol/L70mg/dl),高危<2.6mmol/L100mg/dl),低/中危<3.4mmol/L130mg/dl)。

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理想的应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后应定期随访,监测疗效与不良反应,确保长期维持血脂达标。

4.心房颤动筛查治疗

心房颤动可增加卒中风险。可采用多种手段(心电模式及非心电模式)加大心房颤动筛查力度,提高心房颤动检出率。推荐应用CHA2DS2-VASc 评分及HAS-BLED 评分,分别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及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基于评估结果进行抗凝等治疗。

5.不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1)体重管理:通过平衡膳食、总量控制、科学运动、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超重和肥胖发生,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应保持在18.5~23.9 kg/m²。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制定合理减重目标,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0.5kg6 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10%

2)戒烟限酒:吸烟者尽早戒烟,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饮酒者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不酗酒。

3)合理膳食:膳食种类应多样化,能量和营养摄入应合理,增加全谷、杂豆、薯类、水果、新鲜蔬菜和奶制品等的摄入。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g),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摄入。减少糖的摄入量,不喝、少喝含糖饮料。控制能量摄入,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

4)适量运动:保持规律、充足的身体活动,减少连续静坐时间。有氧运动为主,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训练,辅以呼吸训练与柔韧性训练。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开始体育锻炼或增加运动强度前,应进行运动风险评估,由专业人员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

5)心理平衡: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和压力管理,保持心理健康。

(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策略

1.脑出血的二级预防

导致脑出血复发风险的因素包括高血压、抗凝药物使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也是脑出血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所有脑出血患者均应密切监测血压,严格控制血压波动,长期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 mmHg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