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状态与内伤基础密切相关

2025-3-8 21:03|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62| 评论: 0

摘要: 从状态论治是在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解决临床内科疾病的有效方法。内科疾病从病因上主要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人体感受外来邪气而发病即外感,内伤则常由饮食劳倦、七情过度、人体气血津液敷 ...
 

从状态论治是在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解决临床内科疾病的有效方法。内科疾病从病因上主要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人体感受外来邪气而发病即外感,内伤则常由饮食劳倦、七情过度、人体气血津液敷布失常及其病理产物所致。但感受同样的邪气,人与人的发病症状、病程及预后也各不相同,外感病在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除具有一般规律外,更具有一些个体化表现。由此,笔者认为外感病与内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中医状态辨治的基础上提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这一理论。

内伤基础即既往已有疾病造成了机体阴阳脏腑气血虚实偏颇,外感病发生的程度、速度、预后等都与患者固有的内伤基础密切相关,常导致外感病的非典型性与复杂性,呈现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与复杂的临床特点。

一方面,内伤基础可以影响外感病的病程和预后。无内伤基础时,外感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外感后急性发病、传变快、层次清、病势剧烈但病程较短、预后良好、同一环境下患者常具有相似表现等特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存在内伤基础时,不同的内伤可以导致不同的正气虚弱,从而招致不同的病邪,使其发病呈现内伤外感并存的局面。以外感咳嗽为例,素体心气、心阴不足之人,暑热之邪易通于心而发暑热咳嗽;素体脾虚湿盛之人,外湿易与其体内湿邪相合,从而引发湿邪咳嗽;素体肾阳不足之人,易后背着凉而发生寒邪咳嗽。同时,内伤因素也会影响外感病的传变过程,使其传变规律不一定遵循典型的“表证期”到“表里证期”再到“里证期”的顺序。病情的演变可能表现为先出现表里证再出现表证,或者直接表现为里证而无表证,甚至可能长期停留在某一期,导致病情加重或缠绵不愈,进而引发并发症。由于内伤基础改变了外感病的一般规律,因此也影响着外感病的转归预后,若久病不愈,在原有内伤的基础上正气愈加虚弱,邪气内陷,脏腑气机逆乱,引起严重的后果。

另一方面,外感病也可影响内伤病,从而有利于分析内伤的病机。临床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外感病加重了内伤病变。②外感病诱发或遗留了内伤病。③原有内伤病再加外感病。内伤基础虽可对外感病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外感病并未对内伤病产生多大的影响,保持了内伤病的规律,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外感病的典型性,而两者在病机上的联系不十分紧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④发生外感病时,内伤病有所减轻,常常是暂时的,可暴露出内伤病中隐蔽的病机。

因此,中医临床不可不辨内伤基础。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诊疗中要留心询问患者病史,关注发病前后的状态变化。治疗上既要把握外感病的基本特点,又要结合内伤基础了解当前的主要病机,并警惕病机演变,综合论治。(姜良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