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指导原则

2025-3-10 20:49| 发布者: 启疾光| 查看: 356| 评论: 0

摘要: 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同时还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急函〔202446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落实《“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供推广使用。

  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提升体重管理尤其是超重肥胖预防控制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科普宣教,引导公众提高体重管理的意识和技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附件: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4125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总体改善的同时,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与此同时,少部分人群存在体重过低的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2018 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16.4%,与2002 年的22.8%7.1%相比大幅增长;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有研究预测,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 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31.8%,农村地区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将超过城市地区。

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同时还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并直接或间接增加医疗支出和社会经济负担。

为贯彻落实《“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提升体重管理尤其是超重肥胖预防控制的规范化水平,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体重的分类标准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中国18 岁及以上成人BMI 评判标准(见附表1),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 正常范围为18.5kg/m2BMI<24.0kg/m2BMI<18.5kg/m2 为体重过低,24.0kg/m2BMI<28.0kg/m2 为超重,BMI28.0kg/m2 为肥胖。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可根据腰围直接判定(见附表2)。

7 岁以下儿童以年龄别BMI 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见附表3),低于相应年龄别BMI 中位数的2 倍标准差为消瘦,高于中位数的1 倍标准差但不高于2 倍标准差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 倍标准差则为肥胖(见附表4 和附表5)。7~18 岁儿童青少年以性别年龄别BMI 作为筛查超重肥胖标准(见附表6)。BMI 也作为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范围的标准(见附表7 )。对于80 岁以上高龄老人, 建议BMI 适宜范围为22.0~26.9kg/m2

 

二、体重管理相关评估

为确保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需对个体健康状况、具体需求、风险因素等进行全面评估,通常包括个人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人体成分分析、生活方式评估、运动能力评估等。

(一)个人史、既往史等相关病史评估

1.充分了解减重目的和意愿、个人自律性、可自由支配时间等相关信息,详细询问家族史、出生史,超重肥胖起始时间及原因,既往减重方法、次数、效果、持续时间等。

2.超重肥胖相关疾病史和特殊用药史。相关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甲状腺疾病、结直肠癌等。特殊用药史包括但不限于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超重或肥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二)生活方式风险评估。

包括饮食行为、身体活动水平、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吸烟、饮酒情况等多个方面。饮食方面,评估总能量摄入、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等因素。身体活动方面,评估活动类型、时长、强度、频率及活动总量等。睡眠质量方面,评估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及节律等。心理健康方面,评估心理压力、情绪状态等。

(三)体格检查、人体成分、能量消耗评估

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人体成分(体脂率、体脂肪量、内脏脂肪、肌肉量等),计算BMI、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等。能量消耗评估方面,重点评估基础代谢率和总能量消耗情况。

(四)医学检查评估

建议的医学检查评估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肝脏、胆囊、胰腺、肾脏B 超等。必要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加测胰岛功能、甲状腺功能、皮质醇、性激素、骨密度等。

(五)运动能力评估

运动能力的评估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评估中需要考虑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肌肉力量在不同部位的水平和功能性强度,身体的灵活性和延展性,以及心肺功能等。

(六)特定人群评估

儿童应询问喂养方式、生长曲线、家庭学校饮食与运动情况,以及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孕产期妇女需记录孕前体重与BMI、孕期体重增长、营养摄入与妊娠并发症;职业人群需评估工作生活压力;老年人应评估骨骼肌肉状况、慢性病管理情况及跌倒风险;患病人群要针对肥胖原因、减重风险进行评估。

 

三、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治疗

所有有减重需求的个体都应接受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无论是否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减重的基础。如果通过充分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减重,可以在严格评估后,考虑医学治疗进行干预,如药物或手术治疗。

减重计划的实施,应强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对于大多数超重或轻度肥胖者(24.0kg/m2BMI<32.5kg/m2),建议初始时设立每周减轻体重约0.5~1kg 的目标,每月减轻2~4kg6 个月内减轻当前体重的5%~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者(BMI32.5kg/m2),建议设立周、月目标,定期评估,按减轻现体重的5%10%15%划分阶段性减重目标,周期为3 6 个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