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指导原则

2025-3-10 20:49| 发布者: 启疾光| 查看: 372| 评论: 0

摘要: 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同时还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


五、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

(一)学龄前儿童(5 岁及以内)

建议定期监测身长/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在不影响学龄前儿童正常发育的前提下,超重肥胖儿童应控制体重增长速度,消瘦儿童需要排除疾病,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建议综合管理膳食、运动和睡眠,通常不推荐药物和手术治疗。

1.膳食管理

1)科学喂养,防止过度营养,预防早期肥胖。6 个月以内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6 个月起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同时可继续母乳喂养至2 岁及以上。

2)控制糖的摄入。2 岁以下应避免添加糖,2 岁及以上限制添加糖。

3)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增加新鲜果蔬,不吃或少吃高脂、高钠加工食品和高能量密度食品,控制零食摄入。

2.身体活动

1)活动多样化,确保运动时长。1 岁以内鼓励自由活动,1~5 岁儿童每日至少进行180 分钟的多样化身体活动,以户外为主。

2)超重肥胖儿童应根据个体情况增加运动量。3~5 岁儿童确保每日至少进行60 分钟中等以上强度身体活动(包括30 分钟指导下的运动)。

3)鼓励活动,减少久坐。2 岁以下避免电子产品,2~5岁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少于1 小时。

3.睡眠管理。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确保充足高质量睡眠。

(二)学龄儿童6~17 )。

建议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在不影响学龄儿童正常发育的前提下,超重肥胖儿童应限制总能量摄入,消瘦儿童需要排除疾病,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1.膳食管理。合理选择食物(见附表10),保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基本需要及膳食营养平衡。

1)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脂肪的过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并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规律三餐摄入,科学合理加餐,限制甜食、零食及含糖饮料。食不过量,专注进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3)合理减重。不建议节食减重和快速减重。

2.身体活动。建议校内和校外每日至少累计达到60 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运动(见附表11)。

3.减少久坐,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限制在2 小时内。

4.睡眠管理及心理支持。确保早睡,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建议6~12 岁每日睡眠时间9~12 小时;13~17 岁青少年每日保持8~10 小时睡眠。维持规律的睡眠-觉醒作息时间。必要时采取心理支持与放松训练。

(三)孕前、孕期及产后女性体重管理。

1.孕前体重管理

1)维持健康体重。建议孕前女性将BMI 调整至18.5~23.9kg/m²。

2)合理膳食,适当增加运动。超重肥胖者应结合饮食调整,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及2~3 次抗阻运动。

2.孕期体重管理

1)妊娠不同阶段能量需求。早期保持孕前能量需求,中期每日增加300 千卡,晚期每日增加450 千卡。

2)饮食建议。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优质蛋白、低脂食物。

3)运动建议。推荐适度孕期运动,每周进行150 分钟包括有氧和阻抗的中等强度运动。根据个体情况循序渐进,避免有身体接触、增加摔倒风险和胎儿伤害的运动。

4)加强监测。定期监测体重相关指标。

3.产后体重管理

1)目标明确,逐步减重。产后1 年内是体重恢复的关键时期,可逐步将体重恢复至孕前体重。

2)膳食多样,不要过量。母乳喂养者在相应年龄阶段的成年女性能量需要量基础上,每日增加400 千卡。

3)循序渐进,提高运动强度。考虑到产后恢复情况,运动强度可从低至中等逐渐增加。

(四)老年人群(65 岁及以上)

结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全面评估体重管理对改善老年人机体功能的作用,制定相应营养和运动方案。

1.健康饮食

1)能自主进食的老年人,选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监测体重变化。

2)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选用营养均衡、适当粘度的流体食物,降低误吸风险。

2.身体活动

1)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在熟悉环境中进行规律活动,减少静坐时间,并注意保暖防暑。

2)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咨询和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活动。

3.睡眠改善

1)建议每日保持7 小时睡眠,午睡时长控制在1 小时以内。

2)睡眠质量差或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应及时就医。

4.心理健康

1)鼓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家庭成员提供积极情感支持。

2)出现情绪问题时,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五)职业人群

支持性环境对于职业人群的体重管理至关重要。单位应积极组织体重管理科普讲座,发放相关宣传资料,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1.健康饮食。建立健康食堂和餐厅,推广营养标识,提供并引导选择健康饮食。

2.适度运动。加强健身设施建设,鼓励工间操和业余健身活动、减少久坐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举办运动会,定期开展体质测试。

(六)体重过低人群

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综合考虑饮食行为、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每日三餐能量充足,调整膳食结构,增加高能量、高蛋白、高营养密度的食物摄入,如坚果、肉类、全脂奶制品等。应以增肌为主要目标进行抗阻运动。

 

六、规范化体重管理流程

 

成年人体重管理规范化流程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