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自“中医四大经典”之中《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的疾病病名成语典故●五劳七伤(五痨七伤)

2025-3-19 21:21|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93| 评论: 0

摘要: 五劳七伤本指五种劳作过度损耗五脏和七种损伤身体的情形;现多用来形容身体虚弱多病至极。也作“五痨七伤”。典见《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

源于中医理论的“五劳七伤”这个成语,本指五种劳作过度损耗五脏和七种损伤身体的情形;现多用来形容身体虚弱多病至极。也作“五痨七伤”。典见《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医系统理论著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其《宣明五气篇》上句所讲的意思是,五种劳伤的病因,即长久的看视会伤及精血、长久的躺卧会伤及正气、长久的静坐不动会伤及肌肉、长久的站立会伤及骨头、长久的行走会伤及筋经。

这是为何?视、卧、坐、立、行是人生命活动的五种体态,有静有动,有劳有逸。生命活动既不能过静过逸,也不能过动过劳。久卧、久坐这种过静过逸,则气血损耗和(或)不通,这就伤及人身。久视、久立、久行这种过动过劳,超出了人体的正常调节和耐受范围,亦会损伤人体。

国医讲,心主血脉、藏神志,肺朝百脉、主气司呼吸,脾统血、主肉,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诸脉者,皆属于目……心之合脉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补土派开山者李杲《兰室秘藏》说:“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以上表明心主全身血脉,脉中之血受心气的推动而运行不息,血液上输于目得养而有视觉;同时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皆出于心神,这样眼就既受心血所养,又受心神支配,当然也是心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运动的“映射”之官。因此,长久看视就会耗血累脉而伤心,出现双目干涩、视力下降、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血虚症状。

长久躺卧不起,胸廓上移,肺的呼吸减弱,则易气弱、气滞、气虚,然后血滞,不利于营血输布而正气不足,出现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晕气短等气虚症状。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可以养气,有助于及时消除人体疲劳,恢复旺盛的体力与脑力。

长久的静坐不动,不利于脾的气运血循和化生气血,使人不思饮食,气血津液生化无源,则肌肉无以得养,首先会伤四肢,然后是身体,变得羸瘦萎缩、肌肉无力。然人体在活动后适当的静坐休息,可以使活动之余的气血津液滋养肢体肌肉,使肌肉丰满健美。

站立则要腰背伸挺,而“腰为肾之府”, 长久的站立就会使腰部过劳,从而累及其里之肾,肾精损耗过大则伤髓,而“骨为髓之府,髓为骨之充”,髓空而骨失所养,出现腰酸背痛,腿软足麻等症状,严重者还可使骨骼与关节发生病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畸形。适当、适时的站立可以锻炼骨骼与关节,促进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尤其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

行走则要筋肉处于紧张状态,而肝为刚脏、主筋、藏血、主疏泄,长久的运动会腿部持续充血,气滞不通则痛,“藏”而不“疏”,则疲劳,容易受伤,可能出现筋肉、关节的扭伤、挫伤,导致运动障碍。适当的走动、跑步,可以使人体经筋更加柔韧强健,运动灵活。

而劳伤,后世再早者,就属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著作《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金匮要略》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讲:“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虽提到五劳但未详举,但列出了“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 七种情况并内有干血时,要用大黄蟅虫丸治疗。大黄蟅虫丸方为: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

而明确连用“五劳”、“七伤”首者,非气功医疗宗师巢元方所著中国第一部中医病因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其《虚劳病诸候》:

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又,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

    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萎,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卒。又,一曰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二曰大怒气逆伤肝,肝伤,少血目暗。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善怒。六曰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肤枯夭。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

也就是《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讲了两个方面:一是五志之劳和五脏之劳,实则是据五志与五脏所属关系“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惊”来谈“五劳”表现。二是虚劳所致的“阴寒、阴萎、里急、精连连、精少阴下湿、精清、小便苦数临事不卒”这七种病证,也可代表生殖系统七种疾病,关于此,也可见明·龚信纂辑综合性医书《古今医鉴》:“阴汗、精寒、精清、精少、囊下湿痒、小便涩数、夜梦阴人等。”另七伤养生不当对健康所致的七种损害即脾、肝、肾、肺、心,以及形、志的损伤。

如果自觉身处五劳七伤的状态,可以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针刺、艾灸、按摩治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选取发际穴、关元穴等穴位。同时,遵医嘱使用如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药物治疗也是常见选择。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综上,以上著作都是医学经典中的经典,自诞生以来,都是无数明医大巨擘研析著述的对象,这“五劳七伤”自然成语,原本指五脏劳损的病因、机理和表现以及七种虚劳所致病证或者生殖系统疾病、七种劳伤的病因及表现,现形容身体极度虚弱多病,或受到大的侵害、损伤,处境困难。与成语“三病两痛”、“ 七病八痛”近义,与成语“安然无恙”等反义。

 

来源:国正行中医药研究院出品独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请注明出自启疾光网,未经授权不得商业使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