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

2025-3-23 15:57|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51| 评论: 0

摘要: 为推进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的“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部署要求,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而制定。随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高温热浪 ...

关于印发《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国疾控卫免发〔2024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水利(水务)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文化和旅游厅(局)、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局)、气象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

为贯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健康行动举措,有效防范气候变化健康不利影响,按照《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疾控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 中国气象局

国家林草局

202495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随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高温热浪、洪涝、低温寒潮、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人类的生存、生命和健康正在受到极大挑战,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推进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的“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部署要求,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策略和目标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将健康适应理念融入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全程。坚持“主动适应、科学适应、系统适应、协同适应”原则,以防范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强化健康适应行动,提升健康促进能力为目标,将预防关口前移,建立以气候变化健康早期预警为先导的适应联动机制,推动各层级、多元化健康适应政策与协同行动,提升气候变化适应和风险防范能力。

2025年,健全完善多部门气候变化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构建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框架。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监测系统建设,构建气候变化与健康评估指标。完成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脆弱性和适应能力首轮评估,形成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科研重大需求清单。

2030年,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健康影响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健康风险、脆弱性和适应能力评估体系较为成熟。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显著增强。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建成。

 

二、行动重点任务

(一)健全完善多部门气候变化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

建立以“规划—监测—预警—评估—干预”为一体的跨部门工作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开展定期会商、应急沟通、联合评估等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加快气候变化健康适应领域跨学科人力资源和新质生产力开发储备,形成多部门协同适应管理工作平台。

 

(二)完善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

推进疾控、卫生健康、环境、水利、气象等部门的政策融合,出台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健康与公共卫生政策和综合干预措施。制定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脆弱性和适应能力评估技术标准,出台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公共卫生技术指南,建立公众应对气候变化与健康适应行为规范与准则。

 

(三)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的预警提醒

建立多部门监测预警与联动响应机制。调查梳理气候敏感疾病基本信息清单,构建气候敏感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开展鼠疫、登革热、疟疾、乙脑等媒介生物传染病、人兽共患病、新发传染病和气候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过敏性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预警和健康提醒。强化热浪、寒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开展气候敏感疾病风险预警,发布公众健康危害信息和预防措施指引。

 

(四)强化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脆弱性和适应能力动态评估

有效厘清和识别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及脆弱人群,研究制定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方案和指南。充分考虑各地区气候特征和脆弱人群健康风险暴露水平,研究构建本地化气候变化与健康风险评估指标。开展重点区域及重点脆弱人群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评估,制定适应能力提升计划。每年编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评估报告,建立全面性、经常性评估机制。

 

(五)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防范和综合干预能力

增强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协同能力。研究将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管理有效融入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造和竣工验收体系。强化城市与人居环境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和供水保障。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打造智慧气象健康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型旅游业和农业种植模式。提高电力行业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下的运行和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防灾抗灾能力。

加强重点场所、脆弱人群气候变化健康适应与干预。改善重点场所工作环境卫生状况,优化配备健康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孕妇、儿童、老年人及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基层健康服务能力,针对性制定脆弱人群健康干预方案。制定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环境下作业人群劳动防护标准。强化气候敏感疾病疫苗研制与接种,降低气候敏感疾病风险。加强新发传染病防控和干预能力。完善伤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重点人群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下伤害预防能力。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