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最新)

2025-3-24 17:27|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87| 评论: 0

摘要: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Shigella)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Shigellosis),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全球范围内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 ... ...


七、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一)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黏液便、水样便或稀便,伴里急后重,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

(二)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3 点:

1.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2.具有菌痢的临床表现;

3.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 /高倍视野,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

(三)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粪便培养到志贺菌或志贺菌核酸检测阳性。

 

八、鉴别诊断

(一)急性菌痢

需与急性阿米巴痢疾、其他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如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诺如病毒肠炎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相鉴别,粪便培养或核酸检出相应病原体有助于鉴别。

(二)慢性菌痢

需与慢性阿米巴痢疾、结直肠癌、慢性血吸虫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确诊依赖于病理、结肠镜检查或特异性病原学检查。

(三)中毒型菌痢

1.休克型:需与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相鉴别,血及粪便培养检测出不同致病菌有助于鉴别。

2.脑型:需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相鉴别。乙脑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明显,循环衰竭少见,脑脊液可有蛋白及白细胞增高,乙脑病毒特异性IgM 阳性可资鉴别。

 

九、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应实施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便培养连续2 次(间隔24 小时)阴性后可解除隔离。

2.以流食为主,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出现脱水征象时,及时补液,以口服补液为主,不能口服者需静脉补液。

3.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可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如出现剧烈腹痛,可使用解痉止痛类药物,如颠茄片、山莨菪碱、阿托品等。

 

(二)病原治疗

选择药物需结合本地流行株药敏结果,首选口服抗菌药物,严重病例可静脉给药,疗程3~5 天。

常用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环丙沙星500mg,口服,2 /天;0.4g,静脉滴注,每12 小时一次。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1 /天。在与监护人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儿童可使用环丙沙星:每日10~15mg/kg,分3 次口服。

2.磺胺类: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成人:160/800mg,口服,2 /天;儿童:2 月以下婴儿禁用,2 月以上体重40kg 以下婴幼儿(4~8/20~40mg/kg,口服,2 /天。体重≥40kg 的小儿用量同成人常用量。

3.头孢菌素类:成人:头孢曲松钠1.0~2.0g,静脉滴注,1 /天;头孢噻肟钠,2.0g,静脉滴注,每8 小时一次。儿童:头孢曲松50~100/mg/k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头孢噻肟150~200mg/kg/d,静脉滴注,分3~4 次。

慢性菌痢应根据药敏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三)重型和中毒型菌痢治疗

毒血症严重时可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中毒性菌痢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障碍时,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及给予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

 

(四)中医治疗

本病之核心病机为湿热疫毒侵袭机体,邪蕴肠腑而发病。初期多为实证、热证;日久不愈,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并见。急性痢疾临床多以湿热痢、寒湿痢论治,慢性痢疾临床多以阴虚痢、虚寒痢论治。

1.急性痢疾。

1)湿热痢

临床表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发热恶寒,头痛身楚,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推荐方剂:葛根芩连汤合芍药汤。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葛根20g、黄连15g、黄芩15g、大黄9g、当归15g、赤芍30g、甘草6g、木香6g、槟榔6g、肉桂5g

服法:每日1 剂,水煎服,每次100~200ml,每日2~4次,口服。以下处方服法相同(如有特殊,遵医嘱)。

2)寒湿痢

临床表现:腹痛拘急或胀满,喜温喜暖,下痢白多赤少或纯白冻,口淡乏味,头沉身重,舌淡,苔白腻,脉濡。

推荐方剂:不换金正气散。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藿香10g(后下)、苍术15g、厚朴15g、法半夏9g、陈皮10g、木香10g、枳实15g、桂枝10g、炮姜10g、白芍15g、当归15g

2.慢性痢疾

1)阴虚痢

临床表现: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脐下急痛或灼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黏稠,或下脓血,虚坐努责,食少,五心烦热,夜间尤甚,舌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推荐方剂: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黄连12g、乌梅10g、黄芩6g、阿胶珠10g、当归10g、白芍10g、地榆炭15g

2)虚寒痢

临床表现:腹部隐痛,缠绵不已,痢下稀薄或白冻,无腥臭,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四肢不温,畏寒神倦,食少神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推荐方剂:附子理中汤。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制附片9g(先煎)、人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10g、赤石脂10g(先煎)。

 

十、预防

保持饮食和个人卫生是预防菌痢最重要的措施。患者使用的厕所、洗手盆等应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患儿应避免与其他儿童直接接触,玩具应定期清洁消毒。照护人员应规范手卫生。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