纫兰为佩济苍生

2025-3-28 12:53| 发布者: 医智宝| 查看: 56| 评论: 0

摘要: ——从楚辞香草到醒脾圣药的千年之旅 初识佩兰,是在中学时诵读《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意境中。屈原以江离、白芷披身,将秋兰佩于腰间,这种“香草美人”的意象,使佩兰自此成为中华文化中高洁 ...
——从楚辞香草到醒脾圣药的千年之旅

     初识佩兰,是在中学时诵读《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意境中。屈原以江离、白芷披身,将秋兰佩于腰间,这种“香草美人”的意象,使佩兰自此成为中华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及至深入研读典籍,发现佩兰的文学印记远比想象中更为深远。《诗经》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便描绘了在春日的溱洧河畔,青年男女手持佩兰互赠互予,恰是古代“上巳节”祓禊习俗的生动写照。这种被称为“蕳”的香草,不仅承载着祛邪纳吉的民俗信仰,更化作文人笔下的风雅符号——苏轼笔下“腰支佩兰轻妙”的踏青仕女,范成大诗中“佩兰宴集坐高堂”的雅集盛况,无不彰显着佩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佩兰,《诗经》称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之于中品,谓之“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详。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即说此物可以利尿祛湿、解毒防疫,久服则可补益正气、益寿延年。汉代《名医别录》补充其能“除胸中痰癖”,首次点明佩兰对痰湿壅滞的调理作用,为后世治疗脾胃病证埋下伏笔。至唐代《新修本草》,医家发现佩兰“可作浴汤,去风气”,拓展了其外用疗法的应用场景。宋代《证类本草》记载“佩兰叶似马兰,故名”,不仅澄清植物形态,更收录“治产后血晕”的民间验方,体现其在妇科领域的独特价值。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芳香之气助脾醒胃”理论,将佩兰的“醒脾”功能提升到脏腑气机调节的高度,其与藿香并称“化湿双璧”的学术地位由此确立。

     明代《本草纲目》系统总结其“消痈肿,调月经,止消渴”三大新效。至清代《本草正义》更明确提出:“芳香清冽,善除陈腐之气,为化湿醒脾要药”。这种对药性的持续探索,使佩兰从最初的防疫草药,逐渐发展成为调理脾胃系统的核心药材。现代《中华本草》综合历代论述,将佩兰功效归纳为“化湿醒脾,解暑辟秽”8字精髓,其科学内涵通过挥发油成分分析得到印证——所含对伞花烃能双向调节胃肠蠕动,乙酸橙花酯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这与古籍记载的“开胃除恶”功效高度吻合。
     关于佩兰化湿之说,张仲景虽未直接使用佩兰,但其“治湿当先理气”的思想,为后世佩兰配伍陈皮、厚朴等理气药提供理论依据;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常以佩兰配伍石菖蒲治疗“湿蒙清窍”所致头昏嗜睡,体现“芳香开窍”的延伸应用;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推荐佩兰露代茶饮治口甜苔腻,与现代发现的调节口腔菌群作用不谋而合。从《本经》的防疫草药到今日的代谢调节剂,佩兰的药性认知史,正是一部浓缩的中药理论进化史。
     佩兰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道地产区集中于江苏、浙江、河北等地,其中以苏州虎丘周边所产“醒头草”品质最佳。现代研究表明,佩兰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乙酸橙花酯等,这些芳香物质正是其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采收尤以端午前后叶片肥厚、芳香物质富集时为佳。
     这株承载着楚辞风韵的香草,历经三千年文化浸润与医学淬炼,至今仍在现代人的养生实践中焕发着独特魅力。从《诗经》中的祓禊之蕳,到中药房里的化湿良药,佩兰的故事恰是中医药“道法自然,古今贯通”的生动写照。当我们品读“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时,不仅能感受到屈子的高洁情怀,更能领悟中华民族将自然馈赠转化为健康智慧的生命哲学。(王娜琳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