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转诊建议 1.社区初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1)合并严重的临床情况或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评估治疗。 (2)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4)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 2.社区随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1)难治性高血压。 (2)随访过程中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疾患或原有疾病加重。 (3)患者服降压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 (4)高血压伴发多重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而处理困难者。
五、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危险。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总体风险水平,决定给予改善生活方式和降压药物的时机与强度;同时干预检出的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鉴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以卒中并发症为主仍未根本改变的局面[3],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治疗策略。 (一)改善生活方式 1.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为预防高血压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钠的摄入量减少至2 400 mg/d(6 g氯化钠)。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主要措施包括: (1)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 (2)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3)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起到警示作用。 增加膳食中钾摄入量可降低血压,主要措施为: (1)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 (2)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包括药物)来降低血压。肾功能不全者补钾前应咨询医生。 2.合理膳食: 建议高血压患者和有进展为高血压风险的正常血压者,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摄入。有关饮食脂肪的推荐参见《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11]。 3.控制体重: 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BMI=18.5~23.9 kg/m2,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12]。控制体重方法包括控制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和行为干预。提倡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减少久坐时间,将目标定为一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 4.不吸烟: 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13]。医师应强烈建议并督促高血压患者戒烟。必要时,指导患者应用戒烟药物,减轻戒断症状。 5.限制饮酒: 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如饮酒,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 g,女性不超过15 g[14];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140 g,女性不超过80 g[15]。白酒、葡萄酒、啤酒摄入量分别少于50、100、300 ml[16]。 6.增加运动: 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4~7 d,每天累计30~6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17],可适度安排阻抗和平衡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指能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次/min)=220-年龄]的60%~70%的运动。高危患者运动前需进行评估。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睡眠:
医生应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压力管理,开展"双心"服务,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当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临床表现时及时干预,病情严重,如重度抑郁,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应转诊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避免由于精神压力导致的血压波动。 (二)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原则: (1)起始剂量: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22,23,24,25,26]。 (2)长效降压药物: 优先选用长效降压药物,有效控制24 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如使用中、短效制剂,需每天2~3次给药,达到平稳控制血压[27,28,29,30,31]。 (3)联合治疗: 对SBP≥160 mmHg和/或DBP≥100 mmHg、SBP高于目标血压20 mmHg和/或DBP高于目标血压值10 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或单药治疗2~4周后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对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32]。 (4)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合并症的不同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以及患者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