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流派与中国学派建设应同频共振

2019-4-18 10:52|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1250| 评论: 0

摘要: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对于丰富临床诊疗手段、促进中医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价值。 ...


                         建设中医学术流派要持三种理念

 首先,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建设要坚守学术内核第一理念。学派的核心是学术,将某人归属于某派,重点是看有没有继承或发展该学派的学术思想、特色理论,而不是仅仅拜师走个形式,这一原则是要坚守的。

 例如,近期电视剧《老中医》的热播,让孟河医派走进大众视野。德国学者蒋煦德撰写《孟河医学源流论》(丁一谔等翻译)后记中说道,有的书籍已经提到利用师徒关系的谱系来界定孟河医学,意思是指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判断一个医者是否属于孟河医派,取决于医者的先师是否来自孟河或曾师从于某位来自孟河的医者以及他个人的意愿,还有的著作凭借孟河医派最新确立的名望来提高医者自身的声誉,对于孟河医派思想或行医风格的传承或者是否为孟河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证明其并没有将坚守学术内核摆在第一位,这实不可取。

 其次,中医学术流派不是门派,不可各立门庭,更不是占山头。在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费孝通先生总结出的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箴言值得借鉴,要有宽广的学术胸怀,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原则。

 最后,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要突破地域的固化。尤其是突破行政区域,要从文化区域着手。在时空经纬下,所有流派的产生都离不开中医药这艘千年巨轮,既要注重自身纵深研究,也要关注横向比较研究,做到同中求异找特色,异中求同寻规律。

 再以孟河医派来讲,费家来自江西,马家原籍安徽, 明末太医马院判因膝下无子,招孟河人蒋成荣(后更名为马成荣)为女婿,成荣继承开创了孟河马氏世医。丁甘仁初入沪上,拜安徽新安医学伤寒大家汪莲石为师,与新安王氏医家王仲奇交往甚密,经常一同会诊,交流经验,后来丁仲英还邀王仲奇为其父亲《丁甘仁医案》作序。孟河人马培之、丁甘仁都曾在无锡行医,无锡邓星伯出生世医,曾跟随马培之学习三年,邓星伯对传扬马培之学术多有贡献。马培之《外科传薪集》的编撰也吸收了清代无锡医家高秉钧《疡科心得集》的经验。马培之与无锡人薛福辰曾共同为慈禧太后诊病、会诊,两位医家来自不同地域,而又有其学术共性,都重视《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由此可见,正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造就了孟河医派的繁荣。

中医学术流派要彰显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思想特质

 中国文化对世界之贡献,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中称其晚年方彻悟,天人合一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富含深意。

 中医药学是最能彰显天人合一观的学科,中医药学遵从天人相应理论,基于天人同构思想为指导,通过燮理阴阳,动态平衡,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是相统一、相协调的。《灵枢·四时气》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五运六气是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说,他将疾病的防治与节气时令等时间、周期节律妥善地相结合,完美展现了天人合一的预防医学思想。

 当前,我国全面实施健康中国规划,处于由疾病为中心走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时代,对于疾病预防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中医药的天人合一思想正逐渐发挥出特色优势。

 例如,中国一项慢病前瞻性研究对近50万人随访7年的结果显示,夏季出生的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较低,其他季节出生者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9%。又一项关于北京地区肺癌发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冬季出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降低。因此,借用中医药天人相应思想可以帮助相关单位进行有效干预和防治。

 此外,近年笔者对起源于江苏无锡地区的龙砂医派进行了整理研究,龙砂医派一个重要的学术特点就是善于运用《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诊治疾病与养生治未病。相关人员在该学派历代医家经验基础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结合现代气象学因子分析无锡地区63700例冠心病患者与出生日期相关性,发现不同出生年罹患冠心病易感性有明显差异,换算成公历出生年尾数为584明显高于其他年,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未来可以扩大地域,增加研究样本,多中心合作,深入挖掘规律,进而针对这些易感人群提前干预,并全程跟踪评价,这是充分彰显天人相应的中国特色健康管理模式,也是对世界健康的一大贡献,这更是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论述的生动实践。

中医学术流派要积极融入中国学派建设

 20170924日《人民日报》5版以《构建中国学派恰逢其时》为题,整版进行组稿讨论,并配发编者按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构建中国学派迎来了百年不遇的良机,可谓恰逢其时。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并提出,中国学派应当包含不同理论流派,构建中国学派,彰显其独特精神,构建中国学派,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

 中医药是道术并行的,深含中华文化精髓,遵循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理论,注重整体观、辨证观,在方法学上,见微知著、司外揣内,在技艺上又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属性,中医学术流派又体现了中医药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色。

 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中医药振兴发展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的时代背景下,让具有中国特色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医学术流派融入中国学派建设,既是时代使命,也是表现中国特征、中国形态,让当代中国知识体系呈现中国风格的不可或缺部分。

 因此中医药人,要深入挖掘中医学术流派中标识性元素,提炼中医药行业文化、技艺深层次的哲学内涵,体现中医药在解决中国全民健康中的理念、优势、特色,积极融入中国学派建设中。

 只要中医药人找准位置,奋力而为,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就一定能彰显中医药学这一学科的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智慧、中国实践,加快中医学派与中国学派建设同频共振,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作者:陶国水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