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医派(中医医派之九)

2019-4-18 14:02|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917| 评论: 0

摘要: "南孟河、北山阳"之说在江苏中医流派史上一直有之。 山阳医派起于苏中古山阳县城(即淮安城),崛起于创立三焦辨证、代表作《温病条辨》 的温病宗师吴鞠通。其后有名的代表为石寿棠、李厚坤、韩达哉等,刘金方作为吴 ...

山阳医派



中医医派之山阳医派,是一个重要地域性中医学流派,起于苏中古山阳县城(即淮安城)河下镇,涵盖现今淮安、宿迁、盐城、连云港以及扬州、徐州的部分地区,故也叫“河下中医”。

山阳医派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大文学家淮安人枚乘留下了华夏第一篇阐述养生之道的医学经典《七发》,针对楚太子的奢侈享乐成疾,以养生悦性疗法,汗出病释。

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山阳县城(即淮安城)作为水陆交通咽喉,作为州、郡、路、府治所,作为漕督署、淮北盐运分司署、淮关监督署所在地,以及盐商巨贾聚居地,同时也就成为医家悬壶济世营生的首选之地,因而呈现名医云集、世代延续的局面。

在历代郡、州、路官方医学组织的推动下,淮安名医辈出。在江苏中医流派史上,有“南孟河、北山阳”之说。

山阳中医源远流长,遗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名医约有230多人,医学著作有80多部,在学术上各有建树,尤其是吴鞠通创立的"三焦为纲,深究辨证论治"思想,形成颇有影响的山阳医派。明清时期,它与浙中(绍兴)、安徽新安三大中医流派呈三足鼎立之势。


山阳名医,元代有潘思诚,人称古逸先生,曾任淮安路医学教授,后退而行医。其后裔在明代从医者很多。潘思诚长子彦直,明初任淮安府医学正科,次子彦方亦业医。之后近百年中,有潘安道、潘泰、潘瑛、潘信、潘胜、潘赞等到太医院供职。又有潘让医道高明,被人称为神术先生,让子潘亮"天性慈祥柔和揖逊,既习医,而阴阳五行之气,七表八里之蕴,靡不周知,察几微,审虚实,下指而即知病,药无不当"。潘亨、潘全亦皆精于医。

稍后的吴鞠通(1758-1836),名瑭,淮阴县丁集人,寄寓北京。在检校《四库全书》时,得以博览群书。他"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著成《温病条辨》,还著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创立了中医温病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吴氏力主发展,遵经而不泥古;力主寒温有别,阴阳水火各异;力创三焦为纲,深究辨证论治;治温病重阴精,治内伤重阳气。

 吴鞠通代表作《温病条辨》系统地、完整地、有创见地论述了温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熔诸家之精华于一炉,是一部集大成的温病学专著,被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吴鞠通的温病学说推动了山阳医派的发展,下面介绍下吴氏之后的山阳医派名医:


 石寿棠,又名湛棠,字芾南 (1823——1869年),江苏安东 (涟水县 ) ,淮北名孝廉,文武全才(曾主持团练护卫家乡1866——1868年),七世事医。自幼读书即朝儒夕医,历经数十年,才识既高,学术并茂。于清咸丰十一年 (1 861 )著成《医原》。全书二卷二十篇,对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望闻问切及临床主要科目,无不论及。另辑有《温病全编》一书(1867年)。尚有多部医著未流传于世。石氏精擅温病、内科、妇科、儿科等。


刘金方(1825-1888)字子成,号淮山儒士。其祖父刘振元、父亲刘相弼皆业医。以治疗温热病及内伤杂症、妇儿疾病为专长。十分重视中医辨证施治,他自信:"儒林史册为要务,医林方案为提纲。观世医聪明者有之,鄙陋者有之,究竟陋多明少,立案奚求精粹,用药难订汤头,案不成句法,药不按君臣,良可叹者。"医声传淮扬、南京等地,是时与淮扬的几位医家名流共称"淮扬九仙"。著《临症经应录》。刘金方少子刘少方(1872-1926),著有《三世良箴》医案。


李厚坤,字小亭。同治二年(1863)秀才。从刘金方习医,精研温病。著有《温病赋》9篇,《温病汤头歌诀》1册,医界传抄,脍炙人口。李氏医术精湛,痼疾沉疴,悉应手而愈,就诊者踵相接,户常挤满求医者。

高映青(1850-1910),世居河下盐河北大街,刘金方弟子。为人清介不拘,精通文史。施医擅治温病、妇女病及伤寒杂症,常有千里以外的病人闻名而至。


韩达哉(18671934),字达卿,号淮阴道人,淮城镇人。他的父亲是淮安名医,继又拜李厚坤为师。光绪十九年,应太医局选,名列榜首,被授予太医院医士。二十八年夏,京畿流行霍乱,贫苦无力医治者转瞬毙命。为此,韩氏特创治霍乱灵验方一则,患者每用此方一二剂,立刻见效,有起死回生之妙。著有《医学摘瑜》。


应金台(1873-1930),淮安人,施医以大方脉著称。尤精治湿温病。民国初期,知名度极高,常被美国教会医院请去会诊,还常去扬州、海州等地出诊。

缪景垣(1878-1941),出身于中医世家,人称 "痘神"。著有《痘科秘集》、《活动心法》。

高行素(1886-1960),河下人。长于内、妇各科,尤精于温病学。著有《温病杂谈》等。

汪小川(1870-1947),名九成,字仪廷。太学生,幼即习儒习医,秉承家学,以中医外科擅长兼精内、儿科。先被清江西坝盐务公医药局聘用,后创办山阳医校,组织医学团体,发行康健月刊。历任山阳医学研究会、淮安中医师公会会长、名誉理事长之职。其门墙桃李遍布大江南北,皆佼佼不群,声誉出众。


刘树农(1895-1985),淮安人。生于中医世家,上有六世业医,其中二世被誉为"活痘神"1956年应聘到上海中医学院任教。1978年被授予教授职称,1980年带教第一批硕士研究生,1984年担任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刘树农医论选》等。

程莘农, 1921年出生于清江浦儒医之家,16岁从陆慕韩为师,1939年独立悬壶。解放后,赴南京中医学院从针灸名家承澹庵学习针灸,并先后赴沪、进京专研针灸,为中国最早的主任中医师,有针到病除之效,被称为"神针""魔针"1990年荣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他还培养了一大批针灸学硕士、博士,有1000多名国外学生。是中医针灸学的泰斗,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山阳医派崛起于温病宗师吴瑭,刘金方作为其继承人、掌门人,与众多锋起的医家,形成了山阳医派,为继承和发扬淮安古代医家对中医学作出杰出贡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