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气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 从气的生成来说,气分为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先天精气,先天而有,与生俱来,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精气来自呼吸的清气和来自饮食的水谷之气。先天精气和后天的水谷之气、清气结合起来,构成了人体之气。气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肾、脾胃和肺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的精气,依赖于肾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水谷之气,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清气,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 从气的功能来说,气又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元气”就是真气,承受于天,随着生命而来,是由“元精”化生,所以名之为“元气”,藏之于肾,人出生以后,先天元气的强弱多少即已确定。但出生以后,元气还有一个充养的过程,依赖后天精气的不断滋养,才能发挥作用。 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基本功能,并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源于元气。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是强健,身体就健康。如果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患染其它疾病,所以,养生的根本就是养元气。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是后天之气,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元气聚于少腹的下丹田,宗气聚于胸中的上丹田,又名为膻中。宗气作为后天生成之气,对先天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藉三焦为通道,元气自下而上运行,散布于胸中,以助后天之宗气;宗气自上而下分布,蓄积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先天与后天之气相合,则成一身之气。 人的气虚,即一身之气的不足,在先天是肾气不足,在后天是脾肺气不足。元气的量是一定的,由于禀受于父母的元精的量是有限的,所以元精化生的元气也是一定的,元气要节省着用。 多思多虑耗元气,不良的生活习惯耗元气,这些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有些人生下来就先天不足,所以宗气的盛衰就更显得重要。宗气的生成,取决于脾、肺两脏的功能是否正常及饮食营养是否充足。 营气与卫气皆由宗气分化而来。宗气从胸中流向全身,分为营气和卫气。营气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精气”,卫气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悍气”。“精气”是指水谷精微中最有营养的部分,“悍气”是指水谷精微中性猛而活力特强的部分。 营气运行于脉内,卫气运行于脉外。营气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卫气的功能是温养肌表、调节汗孔开合,维持体温的恒定,抗御外邪入侵。 俗语说“百病生于气”,养生就是养气,《寿亲养老新书》说:“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七者强调了“慎养”: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之极(过度)。” 注:本文来自 搜狐 正心正举《细解元气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