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020-2-17 00:52|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1208| 评论: 0

摘要: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乌梅丸方、当归四逆汤方、麻黄升麻汤方、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白头翁汤方 ... ...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辛温) 桂枝三两(辛热) 芍药三两(酸寒) 细辛三两(辛热) 大枣二十五个(甘温) 通草二两(甘平) 甘草二两(炙,甘平)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甘温) 升麻一两一分(甘平) 当归一两一分(辛温) 知母(苦寒) 黄芩(苦寒) 萎蕤(甘平)各十八铢 石膏(碎,绵裹,甘寒) 白术(甘温) 干姜(辛热) 芍药(酸平) 天门冬(去心,甘平) 桂枝(辛热)茯苓(甘平) 甘草(炙,甘平)各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干姜(辛热) 黄连(苦寒) 黄芩(苦寒)人参(甘温)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日卒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苦寒) 黄连(苦寒) 黄柏(苦寒) 秦皮(苦寒)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