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伤寒诸方

2020-2-23 17:44|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1693| 评论: 0

摘要: 一论冬月正伤寒。头疼发热恶寒。项脊强重。脉浮紧无汗。是足太阳膀胱经表症。若头如斧劈。身似火炙者。宜此方。升阳发表汤麻黄(一钱) 杏仁(三钱) 桂枝(一钱)川芎(一钱五分) 白芷(二钱) 羌活(二钱) 防风 ...


茵陈退黄散

柴胡(八分) 升麻(八分) 茵陈(二钱) 龙胆草(二钱) 木通(二钱) 甘草(八分) 滑石(三钱) 黄连(八分) 黄芩(二钱) 栀子(三钱) 黄柏(一钱五分)

上锉散。灯草煎服。大便实。加大黄一钱。目睛黄。倍龙胆草。虚弱人。加人参三钱外用生姜捣烂。时时于黄处擦之。其黄自退。

一论阳毒发斑。狂妄乱言。大喝叫喊。面赤脉数有力。发斑发黄。大渴。大便燥实。上气喘急。舌卷囊缩者难治。

三黄巨胜汤

石膏(三钱) 黄芩(二钱) 黄连(八分) 黄柏(二钱) 甘草(八分)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枳实(二钱)

上锉。姜、枣煎。

一论两感伤寒。头疼身热恶寒。舌干口燥。以阳先受病者。先以此汤投之。如阴先受病者。当先以六一顺气汤攻里下之。如里先下利。身体痛者。又当以回阳救急汤。

冲和灵宝饮

羌活(二钱) 防风(一钱五分) 生地黄(四钱) 川芎(一钱五分) 细辛(八分) 甘草(八分)黄芩(二钱) 柴胡(八分) 白芷(二钱) 葛根(二钱) 石膏(三钱)

上锉。姜、枣煎服。加薄荷十片。煎一沸。热服。中病即止。冬月。去黄芩、石膏。加麻黄。

一论热邪传里。热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满痛。身目黄。

谵语燥渴。为蓄血症。脉沉有力。宜此下尽黑物则愈。未服前而血自下者为欲愈。不必服。

桃仁承气汤

桃仁(八分) 桂枝(一钱)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柴胡(八分) 甘草(八分) 青皮(一钱五分) 枳实(二钱) 芍药(二钱) 当归(三钱)

上锉。姜、枣煎。临服。入苏木二钱。煎二沸。热服。

一论热邪传里。里实表虚。血热不散。热气乘虚。出于皮肤而为斑也。轻如疹子。重如锦纹重甚则斑斓皮肤。或本属阳。误投热药。或当汗不汗。当下不下。或下后未解者。皆能致此。不可发汗。重令开泄。更加斑斓也。其或大便自利。怫郁短气。燥粪不通。黑斑。主不治。凡汗下不解。耳聋足冷。烦闷咳呕。便是发斑之候。

消斑青黛饮

柴胡(八分) 玄参(三钱) 黄连(八分) 知母(一钱五分) 石膏(三钱) 甘草(八分)生地黄(三钱) 山栀子(三钱) 犀角(五分) 青黛(八分) 人参(三钱)

上锉。姜、枣煎。临熟。入醋一匙服之。大便实。去人参。加大黄一钱。

一论鼻血成流不止者。或热毒入胃。吐血不止者并治。若见耳目口鼻并出血者。则为上厥下竭。不治之症也。

生地芩连汤

生地黄(四钱) 柴胡(八分) 黄连(八分) 黄芩(二钱) 犀角(五分) 山栀子(三钱)甘草(八分) 川芎(一钱五分) 桔梗(八分) 芍药(二钱)

上锉。枣煎。临服。入捣韭汁、磨墨各一匙。调之温服。

一论烦躁。渴欲饮水。水入不下者。属瘀血在上焦。则邪热入里也。

加减犀角地黄汤

犀角(五分) 生地黄(三钱) 当归(三钱) 黄连(八分) 苦参(二钱) 甘草(八分) 枳壳(一钱) 桔梗(八分) 赤芍(二钱) 红花(八分) 牡丹皮(三钱)

上锉。生姜一片。临服。入藕汁二匙。如无。韭汁亦可。

一论有伤寒衄血。将解未净。或热极及吐血不尽。医不知其症。遂用凉药之剂。止住其衄血。留积于心胸之分。故满痛而成血结胸也。用加减犀角地黄汤治之。

一论伤寒初起。无头痛。无身热。便就怕寒。四肢厥冷。或过于肘膝。或腹痛吐泻。或口吐白沫。或流冷涎。或战栗面如刀刮。引衣蜷卧。不渴。脉沉迟无力。即是寒中阴经真寒症。不从阳经传来。

回阳救急汤

大附子(八分制) 干姜(八分) 人参(二钱) 肉桂(五分) 半夏(二钱) 五味子(四分)白茯苓(三钱) 甘草(八分炙) 白米(一撮炒) 陈皮(一钱五分)

上锉。姜、枣煎服。无脉者。加猪胆汁一匙。呕吐不止。加姜汁。泄泻不止。加升麻八分。黄 二钱。呕泄吐沫。或有小腹痛。加盐炒吴茱萸。

一论阴极发躁。微渴面赤。欲坐卧于泥水井中。脉沉迟无力。或脉全无欲绝者。不可服凉药若误认为热症而用凉药。死不可复生矣。服热药而躁不止者。宜再服。躁自定矣。决不可服凉药。

回阳返本汤

大附子(八分面裹火煨去皮脐) 干姜(八分炒) 甘草(八分炙) 人参(二钱) 肉桂(五分) 麦门冬(三钱) 五味子(四分) 陈皮(一钱五分) 腊茶(一钱)

上锉。姜、枣煎。临服。入蜜二匙。顿合服之。无脉。加猪胆汁一匙。呕者。入姜汁炒半夏二钱。

一论伤寒瘥后。昏沉发热。渴而谵语失神。及百合、劳复、食复等症。

柴胡百合汤

柴胡(八分) 人参(二钱) 黄芩(二钱) 百合(三钱) 知母(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芍药(二钱) 鳖甲(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姜、枣煎。临服。入生地黄捣汁一匙。温服。

一论伤寒重感寒湿。则成刚柔二痉。头面赤。项强直。手足搐。头摇口噤背张。与螈同治法。

如圣饮

羌活(二钱) 防风(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芷(二钱) 柴胡(八分) 甘草(一钱) 芍药(二钱) 当归(三钱) 乌药(二钱) 半夏(二钱) 黄芩(二钱)

上锉散。生姜三片。水煎。临服。入姜汁、竹沥。温服。有汗是柔痉。加白术一钱五分桂枝八分。无汗是刚痉。加麻黄一钱。苍术一钱五分。口噤切牙者。大便实。用大黄利之。

一论汗下后。头眩振振欲倒地。及肉 筋惕。或大汗后。卫虚亡阳。汗出不止。或下后利不止。脉来无力。

温经益元汤

大附子(八分制)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去芦炒) 甘草(八分炙) 白芍(二钱炒)当归(三钱酒炒) (蜜炒二钱) 生地黄(四钱) 干姜(八分) 肉桂(五分)

上锉。姜、枣、糯米炒。水煎。温服。

一论伤寒瘥后。血气未平。劳动助热。复还于经络。因与妇人交接淫欲而复发。不易有病者谓之劳复。因交接淫欲而无病患反得病者。谓之阴阳易。予曾见舌出数寸而死者多矣。此症最难治。然瘥后发大热。昏沉错语失神。小腹绞痛。头不能举。足不能移。眼中生花。百节解散。热气冲胸。男子则阴肿入腹刺痛。妇人则里急腰胯重。引腹内痛。此男女劳复。

阴阳易也。宜服逍遥汤

人参(三钱) 知母(二钱) 竹青(三钱) 滑石(三钱) 生地黄(四钱) 柴胡(八分) 犀角(五分) 如卵缩腹痛。再加黄连一钱。甘草一钱。

上锉。姜、枣煎。临服。入烧KT 裆末一钱半。调服。有汗出为效。汗不出。再服。以小水利。阴头肿即愈。

一论伤寒热症。叉手摸心。循衣摸床。谵语昏沉。不省人事。俗医不识。见病便为风症因而用风药。误人多矣。殊不知肝热乘于肺金。元气虚不能自主持。名曰撮空症。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不可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伤寒·出汗良法下一篇:伤寒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