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一至三章(含王弼和苏辙注解) ... ... ...

2019-6-5 20:00|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1255| 评论: 0

摘要: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


第三章

不尚贤(不刻意招贤),
使民不争(使民众不去争名);

不贵难得之货(不稀罕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使民众不为盗)。

不见可欲(不见引发欲望的根源),

使心不乱(就不会产生动乱的动机)。

是以圣人之治(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

虚其心、实其腹(普及虚心、养身的道理),

弱其智、强其骨(宣传弱智、强骨的好处)【注:弱者道之用】

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

为无为(以无为的境界处理政务),

则无不治(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理由)。

全文【翻译】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

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

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

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

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

没有欲望。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

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

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


弱其志,强其骨。
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


常使民无知无欲,
守其真也。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知者谓知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见可欲,则民患于不得而至于乱。虽然天下知三者之为息,而欲举而废之,则惑矣。圣人不然,未尝不用贤也,独不尚贤耳。未尝弃难得之货也,独不贵之耳。未尝去可欲也,独不见之耳。夫是以贤者用而民不争,难得之货可欲之事毕效于前,而盗贼祸乱不起,是不亦虚其心而不害腹之实,弱其志而不害骨之强也哉。今将举贤而尚之,宝货而贵之,街可欲以示之,则是心与腹皆实也。若举而废之,则是志与骨皆弱也。心与腹皆实,则民争;志与骨皆弱,则无以立矣。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不以三者街之,则民不知所慕,澹乎其无欲,虽有智者,无所用巧矣。  

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即用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贵、不见,所谓为无为也。

12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