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

2020-2-24 22:34|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1978| 评论: 0

摘要: 夫人之正气不足曰虚。复纵嗜欲曰损。致病之因。有六焉。饥而言多则伤气。纵欲想思则伤精。久视郁怒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此五劳七伤之属也。呼吸静功妙诀: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 ...


一论肾虚移热于肺。咳嗽者。六味地黄丸主之。有足心热。内股热。腰痛。两尺脉虚大者病原于肾虚也。地黄、茱萸味浓者也。味浓为阴中之阴。故能益肾。肾者水藏。虚则水邪归之。故用山药、茯苓以利水邪水邪归之。则生湿热。故用泽泻、丹皮以导坎中之热。滋其阴血。去其邪热。则精日生。而肾不虚。病根既去。咳嗽自宁矣。

一论下消者。烦渴引饮。小便如膏。六味地黄丸主之。先有消渴善饮。而后小便如膏者名曰下消。惧其燥热渐深。将无水矣。故用此方以救肾水。地黄、茱萸质润味浓。为阴中之阴故可以滋少阴之肾水。丹皮、泽泻取其咸寒。能制阳光。山药、茯苓取其甘淡。能疗消渴一论渴而未消者。用八味丸主之。此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是也。渴而未消。谓其人多渴。喜得茶饮。不若消渴之求饮无厌也。此为心肾不交。水不足以济火。故令液亡口干。

乃是阴无阳而不升。阳无阴而不降。水下火上。不相既济耳。故用附子、肉桂之辛热。壮其少火。用六味丸益其真阴。真阴益则阳可降。少火壮则阴自升。故灶底加薪。枯笼蒸溽。槁禾得雨。生意维新。惟明者知之。昧者鲜不以为迂也。

一论肾间水火既虚。小便不调者。八味丸主之。肾主水火。主二便。司开合。肾间之水竭。则火独治。能合而不能开。令人病小便不出。肾间之火息。则水独治。能开不能合。令人小便不禁。是方也。以肉桂、附子之温热益其火。以地黄、茱萸濡润壮其水。火欲实。丹皮、泽泻之咸酸者。可以收而泻之。水欲实。则茯苓、山药之甘淡者。可以制而渗之。水火既济则开合治矣。

一论肾间水火俱虚者。八味丸主之。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具水火之道焉。故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少火也。又曰。肾有两枚。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相火也。相火即少火耳。夫一阳居于二阴为坎。水火并而为肾。此人生与天地相似也。今人入房甚。而阳事愈举者。阴虚火动也。阳事先痿者。命门火衰也。真水竭则隆冬不寒。真火息则盛夏不热。故人乐有善药饵焉。是方也。地黄、茱萸、丹皮、泽泻、山药、茯苓、六味丸也。所以益少阴肾水。附、桂。辛热物也。所以益命门相火。水火得其养。则二肾复其天矣。

一论阴虚于下。令人呕甚者。六味丸加盐汤送下。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气上喘此阴虚于下。而令孤阳上浮耳。是方也。地黄、茱萸。质润味浓。可使滋阴。丹皮、泽泻。气味咸寒可制阳光。山药、茯苓。味甘而淡。可使调下。

一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宜六味丸加黄柏、知母主之。肾者水藏无水则火独治。故令肾热。肾主督脉督脉者。行于脊里。肾坏则督脉虚。故令腰脊不举。

骨枯髓减者。枯涸之极也。肾主骨。故曰骨痿。是方也。地黄、茱萸。味浓而能生阴。知柏苦寒能泻火。泽泻、丹皮。能去坎中之热。山药、茯苓。能制肾间之邪。王冰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方主之。

一论入房太甚。宗筋纵弛。发为阴痿。八味丸主之。肾。坎象也。一阳居于二阴为坎。肾中有命门之火焉。凡人入房甚。而阳事作强不已者。水衰而火独治也。阳事柔痿不举者。水衰而火亦败也。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足以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奈之何而可以无火乎。

是方也。桂、附味浓而辛热。味浓则能入阴。辛热则能益火。故能入少阴。而益命门之火。地黄、茱萸味浓而质润。味浓则能养阴。质润则能壮水。故能滋少阴。而壮坎中之水火欲实。则丹皮、泽泻之酸咸。可以引而泻之。水欲实。则山药、茯苓之甘淡。可以渗而制之。水火得其养。则肾宫不弱。命门不败。而作强之官。得其职矣。

一论肾劳背难俯仰。小便不利。有余沥。囊湿生疮。小腹里急。小便赤黄者。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主之。肾者。藏精之脏也。若人强力入房。以竭其精。积久则成肾劳。肾主精。精主封填骨髓。肾精以入房而竭。则骨髓已枯矣。故背难俯仰。前阴者。肾之窍。肾气足则能管摄而溲溺惟宜。肾气怯。则欲便而不利。既便而有余沥。是失开合之常度也。肾者水藏。传化失宜。则水气留之。而生湿热。水气留之。故令囊湿生疮也。小腹里急者。此乃是真水枯。

而真火无制。真水枯。则命门之相火无所畏。真火无制。故灼膀胱小腹之筋膜。而作里急也便赤黄。亦皆火之所为。地黄、茱萸、。味浓者也。味浓而为阴中之阴。故足以补肾间之阴血。山药、茯苓。甘淡者也。甘能制湿。淡能渗湿。故能去肾间之阴湿。泽泻丹皮。咸寒者也。咸能润下。寒能胜热。故足以去肾间之湿热。黄柏、知母。苦润者也。润能滋阴。苦能济火。故足伏龙雷之相火。夫去其灼阴之火。滋其济火之水。则肾间之精血自生矣。

一论气短有痰。小便赤涩。足根作痛。尺脉浮大。按之则涩。此肾虚而有痰饮也。用四物送六味丸而已。

一论六味地黄丸。专补左尺肾水之药。八味丸既补左尺肾水。兼补右肾相火之药。少年水亏火旺。宜服六味丸。老年水火俱亏。宜服八味丸。况老年肾脏真水既虚。邪水乘之而为湿热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闭等症。非附桂之温散。而能治之乎。

一论八味丸。治下元虚惫。心火上炎。渴欲饮水。或肾水不能摄养。多吐痰唾。及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

一养生书曰。立秋后。宜服张仲景八味丸。治男子虚羸百病。众所不疗者。

一论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至脾胃虚寒。而患流注鹤膝等症。不能消溃收敛。或饮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脐腹疼痛。

夜多漩溺。经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方也。又治妇人脬转。小便不通。殊效。

八味丸

怀生地黄(用酒蒸黑八两) 山茱萸肉(酒蒸去核)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各三两) 肉桂(且三分浓者去皮方能补肾引虚火归源) 大附子(一两半重者切四片童便浸火焙干各二两) 泽泻(三两)

上忌铁器。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滚汤送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五疸下一篇:老人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