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十九至二十一章(含王弼和苏辙注解) ... ... ... ...

2019-8-3 21:34|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1294| 评论: 0

摘要: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崇高的圣贤志士不用奸诈治国), 民利百倍(人民自然可以获得百倍的利益); 绝仁弃义(崇高的仁爱之士不搞义气用事), 民复孝慈(人民自然能恢复忠孝仁慈之心); 绝巧弃利(崇高的能工巧匠不 ...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崇高的圣贤志士不用奸诈治国),
民利百倍(
人民自然可以获得百倍的利益);
绝仁弃义(
崇高的仁爱之士不搞义气用事),
民复孝慈(
人民自然能恢复忠孝仁慈之心);
绝巧弃利(
崇高的能工巧匠不去争夺名利),
盗贼无有(
盗贼自然不会刻意打他的主意)。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仅此三者作为法则是远远不够的),
故另有所属(
所以另外还须心有所属):
见素抱朴(
保持纯朴的心态),
少私寡欲(
减少自私的欲望)。
绝学无忧(
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全文【翻译】

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 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

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拒绝人间的学问,保持无忧无虑的心。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绝,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属,无以见其指。故曰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属,属之于素朴寡欲。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非圣智不足以知道,使圣智为天下,其有不以道御物者乎?然世之人不足以知圣智之本,而见其末,以为以巧胜物者也,于是驰骋于其末流,而民始不胜其害矣。故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仁义所以为孝慈矣。然及其衰也,窃仁义之名以要利于世,于是子有违父,而父有虐子,此则仁义之迹为之也。故绝仁弃义,则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巧所以便事也,利所以济物也,二者非以为盗,盗贼不得则不行。故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些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世之贵此三者,以为天下之不安,由文之不足故也。是以或属之圣智,或属之仁义,或属之巧利,盖将以文治之也。然而天下益以不安,曷不反其本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天下各复其性,虽有三者,无所用之矣。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则圣智之大,仁义之至,巧利之极也。然孔子以仁义礼乐治天下,老子绝而弃之,或者以为不同。《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之虑后世也深,故示人以器而晦其道,使中人以下守其器,不为道之所眩,以不失为君子,而中人以上,自是以上达也。老子则不然,志于明道而急于开人心,故示人以道而薄于器,以为学者惟器之知,则道隐矣,故绝仁义弃礼乐以明道。夫道不可言,可言皆其似者也。达者因似以识真,而昧者执似以陷于伪。故后世执老子之言以乱天下者有之,而学孔子者无大过。因老子之言以达道者不少,而求之于孔子者常苦其无所从入。二圣人者,皆不得已也,全于此,必略于彼矣。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