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三十一至三十三章(含王弼和苏辙注解) ... ...

2019-8-5 20:08|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1164| 评论: 0

摘要: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最好的军队), 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 物或恶之(有人或是厌恶这种说法), 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者会超越凡人的境界)。 君子居则贵左(君子平时会强化士兵战斗的意志), 用 ...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大道常在无有之间)。
朴虽小(淳朴的本源虽然微小),

天下不敢臣(天下却没有力量能臣服它)。

侯王若能守之(统治者若能坚持这个真理),

万物将自宾(天下万物必将自然归顺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地之气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不可能顺从于谁的命令),

而自均(而它自己确能分布均匀)。

始制有名(万物开始时就有了秩序和名分),

名亦既有(名分既然以有),

夫亦将知之(就应该知道它的自然规律),

知之所以不殆(知道它的自然规律所以不会有危险)。

譬道之在天下(譬如道在天下的自然规律),

犹川谷之与江海(好象溪流之水汇集与江海)。

全文【翻译】

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宇宙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不可僭越,就可以平安无患了。 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道常无名,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故将得道,莫若守朴。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朴之物,愤然不偏,近於无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朴为无,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言天地相合,则甘露不求而自降;我守其真性无为,则民不令而自均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始。
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过此以往,将争锥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以不殆也。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川谷之以求江与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归者。世行道於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朴,性也。道常无名,则性亦不可名矣。故其为物,舒之无所不在,而敛之不盈毫末,此所以虽小而不可臣也。故匹夫之贱守之,则尘垢枇糠足以陶铸尧舜;而侯王之尊不能守,则万物不宾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冲气升降,相合为一,而降甘露,胞然被于万物,无不均遍。圣人体至道以应诸有,亦露之无不及者,此所以能宾万物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圣人散朴为器,因器制名,岂其徇名而忘朴、逐末而丧本哉?盖亦知复于性,是以乘万变而不殆也。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江海,水之锺也。川谷,水之分也。道,万物之宗也。万物,道之末也。皆水也,故川谷归其所锺;皆道也,故万物宾其所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