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半夏加茯苓汤 (张仲景) 行水消痞。 (《金匮要略》) 【歌诀】 小半夏加茯苓汤 行水消痞有生姜 加桂除夏治惊厥① 茯苓甘草汤名彰 【词解】①悸厥:悸,此指心下惊。即胃脘部悸动不宁。厥,指寒厥。皆因水饮停于心下所致。 【组成】半夏—升〔9g)茯苓三两(9g)生姜半斤(lOg) 【用法】上3药用水煎,分2次温 服。 【功用】行水消痞,降逆止呕。 【主治】膈间停水。症见突然呕吐,心下痞满,头眩心悸,口不渴等。 【方析】膈间停水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用甘淡寒之茯苓为君,健脾渗湿行水,使膈间之水从小便而去。生姜辛温 ,为呕家圣药,既可辛散水饮,又和胃降逆止呕;半夏辛温 ,行散水湿,和胃降逆止呕。共为臣药。三药合用,使水行胃和,呕吐痞满也就自然消除。 【按语】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两味药组成,为止呕方之祖。若再加茯苓,名小半夏加茯苓汤。 【附方】茯苓甘草汤(《伤寒论》) 茯苓二两(l2g) 桂枝二两(6g) 生姜三两(9g) 炙甘草一两(3g)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 服。 功用:温 中化饮,通阳利水。 主治:水饮停心下。症见心下悸,口不渴,四肢厥逆等。 按:茯苓甘草汤即小半夏加茯苓汤除去半夏、加桂枝、甘草而成。桂枝通阳化气,炙甘草补脾和中,助茯苓健脾利水,兼调诸药。本方治疗水停心下的心下悸,或四肢厥逆的证候。因无呕吐及心下痞满之症,故去半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