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泻心汤(《〈汤头歌诀〉白话解》之泻火之剂)

2020-3-6 17:02|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403| 评论: 0

摘要: 2.附子泻心汤(张仲景)伤寒痞满(《伤寒论》)【歌诀】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 痞乃热邪寒药治 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 温药下之妙异常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三两(9g)附子二两(6g)细辛一两(3g ...
2.附子泻心汤(张仲景)伤寒痞满
(《伤寒论》)
【歌诀】
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①
痞②乃热邪寒药治 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  温药下之妙异常
【词解】①维阳:维,维系。维阳当解为助阳。
②痞:痞塞不通。
【组成】大黄二两(6g)黄连、黄芩各一两(各3g) 附子一两(3g)
【用法】水煎服,附子另煎。
【功用】泻热除痞,助阳固表。
【主治】热痞兼表阳虚。症见心下痞塞不通,按之柔软不痛,心下或胸中烦热,口渴,而后恶寒汗出,苔黄,关脉浮盛。
【方析】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窒不通致心下痞为本方主证。表阳虚,恶寒汗出为兼证。主用大黄、黄连、黄芩味薄气轻,清泄上部邪热而消痞,为君药。附子辛热醇厚,温 经扶阳,为佐药。本方寒热并用,各奏其功。

【附方】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三两(9g)附子二两(6g)细辛一两(3g)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实证。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紧弦。
按:附子泻心汤治伤寒心下痞,上承《伤寒论》159条,当有该条心下痞见症及舌脉;兼见恶寒汗出,非表邪,实为阳虚腠理不密所致。大黄附子汤用以治疗虚寒积滞相并,既用苦寒的大黄泻结,又用辛热的附子、细辛散寒,与附子泻心汤寒热并用意义相同,即用温药配合寒药,彼为清法,此为下法,与单纯苦寒攻下不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