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杨氏补泻(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2020-3-13 20:05|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1317| 评论: 0

摘要: 一爪切者二指持者三口温者四进针者五指循者六爪摄者七针退者八指搓者九指捻者十指留者十一针摇者十二指拔者 烧山火能除寒 透天凉能除热 阳中隐阴治先寒后热 脏腑阴阳呼吸内外捻针补泻手法 下手八法口诀揣 ...

一、爪切者:

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毋外慕其心,致令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二、指持者:

凡下针,以右手持针,于穴上着力旋插,直至腠理,吸气三口,提于天部,依前口气,徐徐而用。正谓持针者手如握虎,势若擒龙,心无他慕,若待贵人之说也。持针之士要心雄,势如握虎与擒龙,欲识机关三部奥,须将此理再推穷。

三、口温者:

凡下针,入口中必须温热,方可与刺,使血气调和,冷热不相争斗也。温针一理最为良,口内调和纳穴场,毋令冷热相争搏,荣卫宣通始得祥。

四、进针者:

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亦如之,切不可太忙。又须审穴在何部分,如在阳部,必取筋骨之间陷下为真;如在阴分,郄腘之内,动脉相应,以爪重切经络,少待方可下手。进针理法取关机,失经失穴岂堪施,阳经取陷阴经脉,三思已定再思之。

五、指循者:

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得气即泻之故也。循其部分理何明,只为针头不紧沉,推则行之引则止,调和血气两来临。

六、爪摄者:

凡下针,如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其气自通行也。摄法应知气滞经,须令爪切勿交轻,上下通行随经络,故教学者要穷精。

七、针退者:

凡退针,必在六阴之数,分明三部之用,斟酌不可不诚心着意,混乱差讹,以泻为补,以补为泻,欲退之际,一部一部以针缓缓而退也。退针手法理谁知,三才诀内总玄机,一部六阴三气吸,须臾疾病愈如飞。

八、指搓者:

凡转针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随其气而用之。若转太紧,令人肉缠针,则有大痛之患。若气滞涩,即以第六摄法切之,方可施也。搓针泄气最为奇,气至针缠莫急移,浑如搓线攸攸转,急转缠针肉不离。

九、指捻者:

凡下针之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内捻者,令气至下而治病。如出至人部,内捻者为之补,转针头向病所,令取真气以至病所。如出至人部,外捻者为之泻,转针头向病所,令侠邪气退至针下出也。此乃针中之秘旨也。捻针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两般穷,内外转移行上下,邪气逢之疾岂容。

十指留者:

如出针至于天部之际,须在皮肤之间留一豆许,少时方出针也。留针取气候沉浮,出容一豆入容侔,致令荣卫纵横散,巧妙玄机在指头。

十一针摇者:

凡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摇一次,计六摇而已。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状,庶使孔穴开大也。摇针三部六摇之,依次推排指上施,孔穴大开无窒碍,致令邪气出如飞。

十二指拔者:

凡持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状也。拔针一法最为良,浮沉涩滑任推详,势犹取虎身中尾,此诀谁知蕴锦囊。

总歌曰:『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医师穴法叮咛说,记此便为十二歌。』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