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的养生治病观

2019-10-29 17:02| 发布者: 中国文化| 查看: 1050| 评论: 0|原作者: 龚鹏程

摘要: 儒医把治病看成末事,重点在养生。认为经络不调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是因人不能治心养气才导致了经脉不畅、脏象失调之恶果。所以病因起于心,治病之法亦须在心上做工夫。养心并不是养身体之外的另一件事,心正则体安 ...


只不过,一切口耳身体之养都不过分、都能中和平正,这时心气也就平正安舒了。

 

所以,养心并不是养身体之外的另一件事,心正则体安,所谓“心宽体胖”。倒过来,身体养得好,心气亦必平和,故《易经》需卦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不懂的人,会说这是在谈道德修养的问题,不是医学。其实医道重视病因,需对症下药;治病则得从病根子上治。儒医走得即是这个路子。

 

儒医的一切治病养生之技术,均由这个基本点上衍发而来。

 

例如宋元以后,儒医大家朱震亨所创丹溪学派。主张滋阴温补,为迄今中医之大宗,其基本理论不就是教人收心养心、不放纵饮食男女吗?

 

这实际上就是理学“存天理,去人欲”的发挥,基本原理在于不放纵欲望。人的欲望以饮食、男女为最大,故他主要亦针对这两方面立论。《饮食色欲箴》开宗明义,点出宗旨,教人勿纵欲肆欲。《阳有余而阴常不足论》讲的也是“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养老论》谈老年人养生,更反对一般人认为的“老人家应多进补”观念,主张老年人内虚脾弱,难消化之物勿予他吃,也勿让他吃零食。

 

与朱震亨相反的刘完素一派,则主张泄火,与朱氏迥异(其实朱氏渊源于刘,但四库提要已说:「完素主于泄火,震亨则主于滋阴」「一攻其有余,其剂峻利;一补其不足,其剂和平」,二者同源而分)。补泄两派交攻,犹如程朱之与陆王。但刘氏《素问玄机原病式》说:

 

五脏者,肝心脾肺肾也。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若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如六欲者,眼、耳、鼻、舌、身、意也;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则皆属热。所谓阳动阴静。故形神劳则躁不宁,静则清平也。是故上善若水,下愚如火。先圣曰:六欲七情为道之患,属火故也。如中风偏枯者,由心火暴甚,而水衰不能制之,则火能克金,金不能克木,则肝木自甚而兼于火热,则卒暴僵仆,多因五志七情过度,而卒病也。又如酒醉而热,则五志七情竞起。故《经》曰:战栗惊惑、悲笑谵妄歌唱、骂詈癫狂,皆为热也。···

 

刘氏这本书是依《内经·素问》的体系做的,故仍讲五运六气、脏腑经络。他提倡用凉寒之药来降火,在医学史上争论很大。但你看我这段引文就知道他所谓的火是什么,其实就是情志过度的意思。

 

七情六欲五志,过度卒病。病了以后,治标之法是用凉寒之药攻之;治本之法,就还是要回归心气平和中正、养心制欲。其医理不过即是对儒家“养正而吉”的另一种说明方式而已。

 

荀子曰:“美意延年。”善养心意,自可延年却病。儒医养生,大致如此。

 

 

注:本文来源《儒医》龚鹏程,1956年生于台北,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现为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2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