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为治外感受风而病疏泄的大法。麻黄汤为治外感受寒而病收敛的大法。桂麻各半汤为治风寒两感的大法。麻黄其性疏泄。专通收敛。桂枝之芍药其性收敛,专平疏泄。芍药的作用是向内的,不是向外的。 乡村无医药之处遇外感发热之病,用酸菜汤碗,兑水半碗,无盐者加盐少许。煮开热服,立刻汗出而愈。春夏温热病,发热不退者,服之立效。酸的作用,亦是向内的也。 但是一层,无医药的乡村,方能有这合于古圣人遗教的成绩。若是有医药的乡村,乃至于有明医、有儒医的都会,则不惟无此成绩,且更以酸菜汤治时气发热为戒。谓酸味之物,有收敛作用。时气发热而服酸菜汤,岂不将时气温热,敛在腹内,烧心烂肺而死。 因伤寒的卷首,有王叔和妄加的序列。王叔和所说的意义是冬有伤寒,登时病作,就要食麻黄汤,这就是伤寒病。若冬月伤寒,登时不病,寒毒藏于肌肤,不知不觉,安然无恙,三个月后,寒毒变为温毒,发起热来,这就是温病。大家将王叔和的话,不管是与不是,不加思想,紧记在心。以为春天发的时气病既是冬天藏在体内的寒毒变成的温毒,当然不可食酸收之药了。 明医、儒医如徐灵胎,与着温病条辨的吴鞠通,着温热经纬的王孟英,着时病论的雷少逸,着世补齐的陆九芝,诸前辈先生,无不尊重王叔和于理不合,于事绝无之言。所以全国一致,流毒至今。 乡村治外感恶寒,用葱姜盐豉而愈。葱姜疏泄,盐豉养中而兼宣通,亦合麻黄汤用麻黄之疏泄以开卫气之闭敛的意义。乡村治外感发热又恶寒者,食香油酸辣面汤。酸以敛荣卫之疏泄,辣椒以泄卫气之闭敛,面以补中,香油以润津液,立刻汗出而解。此又合于桂麻各半汤之原理也。生姜伤肺,外感莫用。可多用葱豉较为稳当。 自来注桂枝汤证,皆曰风中肌腠,用桂枝汤以解肌。注麻黄汤证皆曰:寒伤皮毛,用麻黄汤以散寒。桂枝的芍药,其性收敛,下降。既是肌腠有风,芍药不将肌腠的风愈加收敛出不来乎。寒在皮毛,如何会发热恶寒,又如何会骨节疼痛乎。此两方皆发汗之方,麻黄性散,服后汗出病解。芍药性敛,又何以服后亦能汗出病解乎。仲圣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内外疾病方药的祖本。桂枝汤麻黄汤,又为起首之方。吾人读诸前辈的大注,起首一方,便引人堕入五里雾中,不知原理之害也。 桂枝汤为治外感的第一方。小建中汤,即是桂枝汤加重芍药加饴糖,为治虚劳的第一方。一治外感,一治内伤。病证各殊,方药则同。吾人于病殊药同之中,找出认定,寻出着落,然后能入仲圣之门。然后能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个原则支配一切分则的所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