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蒿 Qīnghā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切段。本品气香特异,味微苦。以色绿、质嫩、叶多、香气浓郁者为佳。生用。 【药性】苦、辛,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入阴分,长于清透阴分伏热。治疗温病后期,余热未清,阴液已伤,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低热不退等,常配伍鳖甲、知母、牡丹皮等,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2.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本品有退虚热、除骨蒸的作用。为清虚热要药。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常配伍银柴胡、胡黄连、鳖甲等,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3.外感暑热,发热烦渴 本品辛香发散,性寒,善于清解暑热。治疗外感暑热,头痛头昏、发热口渴等,常与西瓜翠衣、茯苓、滑石等同用,如清凉涤暑汤(《时病论》)。 4.疟疾寒热 本品辛寒芳香,主入肝、胆经,善截疟,消除寒热,为治疟疾寒热之要药。治疗疟疾寒热往来,《肘后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浸,绞取汁,尽服之。”临床也可与柴胡、黄芩、草果等同用。本品芳香透散,长于清解肝胆之热邪,常配伍黄芩、竹茹、半夏等,治疗湿热郁遏少阳,三焦气机不畅,寒热如疟,胸膈胀闷,如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5.湿热黄疸 本品苦寒,主入肝、胆经,能利胆退黄。治疗湿热黄疸,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者,常与茵陈、大黄、栀子等清热利湿退黄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后下。或鲜用绞汁。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萜类成分:青蒿素,青蒿酸等;挥发油:蒿酸甲酯,青蒿醇,蒿酮等。还含多糖。 2.药理作用 青蒿素有显著抗疟作用,对血吸虫成虫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挥发油对皮肤癣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乙醇提取物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青蒿素、β-谷甾醇、豆甾醇均有抗病毒作用。有利胆、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等作用。挥发油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此外,尚有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