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四君子之“晚香”“寿客”菊花华章谱东篱霜英

2020-4-5 14:54| 发布者: 中国文化| 查看: 8351| 评论: 0|原作者: 龙行天|来自: 启疾光网

摘要: 花魁梅花、花王牡丹、花相芍药、花君兰花合力把世人最易侧目的傲骨、贵气、娇容、谦君的形象一网打尽,但依然改变不了像晋代陶渊明那样的无数风骨清流独爱金英晚香、秋芳傲霜、节华更生的“花中隐士”菊花。 ... ... ...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明目的菊花诗词歌赋铭颂序论曲集锦

 

菊与梅、兰、竹并称“花中四君子”,而其和牡丹、山茶、水仙又合称中国“四大名花”,也同月季、康乃馨、唐菖蒲构成世界四大切花。

菊花,别名或雅称有秋菊、寒菊、寿客、寒花、秋芳、黄花、霜英金英金蕊、金靥、金精、日精、女华、节华、晚香黄金甲霜下杰、傲霜枝、黄金钱、傅延年、隐逸花(/者)、帝女花、旌节花、笑靥金御爱东篱50余,为何如此多?

原因就在于寒秋之魂凌霜傲放、清雅高洁——不畏威屑,萧辰自行;神态高逸,形姿卓然,色香绝俗;百花凋后,拒争芳斗艳,恶附势趋炎。故菊花历来被用作象征与世无争、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为世代才子佳人、高德大士格物咏志、抒情畅怀之寄,并有不胜枚举的雅闻典故传世——说不完的轶事,道不完的佳话,表不清的绪趣、述不尽的风流。

纵使剪雪裁冰、冷蕊艳魄、独秀领春而为“花中魁首”,雍容华贵、富丽吉祥、国色天香而尊“花中之王”,芍药花团锦簇、风姿绰约、艳绝群芳而居“花中宰相”,兰蕙旷谷幽放、色淡香清、淡泊名利而称“花中君子”,它们合力把世人最易侧目的傲骨、贵气、娇容、谦君的形象一网打尽,但依然改变不了像晋代陶渊明那样的无数风骨清流独爱金英晚香秋芳傲霜节华更生的“花中隐士”——菊花

也仿古,给药食同源(即食药物质)、种类与花色各异、韵事与风情纷呈的菊花,勉为其难草拟一首新体格律——《说菊》。

菊有甘蘠苦薏分,人别野否家种真。

双皆入药清毒热,目赤疔疮肿痛灵。

明目平肝求月朵,冬秋夏绽四乡名。

东篱笑靥悠观饮,晚艳傲霜风骨情。

   接下来,笔者将从菊花的类别、收采、入药、延寿(保健)、彩章(含文学与书画等)、用途六大方面一一道来。


菊别

《本草经集注》云:“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一种青茎而大,作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非真。其华正相似,唯以甘、苦别之尔。又有白,茎叶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所述“味甘之菊”和“白菊”即今之药用菊花

《本草衍义》云:“菊花,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月令》所谓有黄花者也。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菊。”

《本草纲目》曰:“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其花细碎,品不甚高。蕊如蜂窠,中有细子,亦可捺种。”李时珍所言菊花由野生变家种,栽种过程中又培育出形态各异的品种等,其中有药用的,也有观赏的。

菊花为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首先分野菊和家菊。而家菊(以下均直接称“菊花”)又可按花时(开花季节)、花色(花的颜色)、花型(花瓣的外观形态)、栽种(栽培形式)、产地(生长地理)进行分类。

1.按花期分

1)夏菊:在农历的五月及农历的九月各开花一次,所以也被称之为五九菊。

2)秋菊:又分为早秋菊与晚秋菊,在九月中旬或下旬开花的中型菊被称为早秋菊,在十月至十一月开花的大型菊被称为晚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3)冬菊:开花时间在今年的十二月至来年的一月,因为可以抵抗严冬的暴雪寒风,所以也被称之为寒菊。人们常吟咏的菊花就是这种。

2.按花色分

1)单色:单色菊花即花瓣的颜色是单一的,而常见的单色菊花颜色有黄色、白色、粉色、红色、绿色、紫色。如颜色为黄色的礼花,颜色为白色的紫龙卧雪,颜色为雪白色的瑶台玉凤,颜色为粉色的清水荷花,颜色为深紫色的墨菊,颜色为金黄色的绿水秋波等。其中黄色的菊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这种颜色的菊花,其花形有些像海葵。

2)复色:复色菊花即花瓣颜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如被称之为二乔的菊花,它花瓣的颜色就是一半红一半黄。被称之为梅花鹿的菊花,它花瓣的颜色就是以紫红色为底,上面有一点一点的白色小点。被称之为羞女的菊花,它花瓣的颜色是中间为淡黄色,边缘为淡紫色。被称之为香山雏凤的菊花,它花瓣的颜色是正面为深红色,背面为白色。

据考证,菊花在秦代以前只有黄色,汉代(此时开始庭院引种)又有了白菊,至唐代又育出紫色(由白菊而来),唐中后期就有了红色(紫色演变而来,分淡红、紫红即墨红等),至宋代也有了绿色的奇菊“绿芙蓉”和“墨菊其色如墨”的记录即复色品种已经出现,明清以后新增了橙色和粉红色等色系。

3.按瓣形分,可有圆抱、追抱、飞舞抱、反抱、乱抱、露心抱。具体为:

1)平瓣类:舌状花呈平面伸展,依瓣的阔狭分为阔瓣(花瓣最阔处2厘米以上)如“帅旗”;中瓣(花瓣最阔处1-2厘米),如“墨荷”;狭瓣(花瓣最阔处1厘米以下)如“梨香菊”。

2)匙瓣类:舌状花为平瓣与管瓣之间的中间型,花冠基部连合部分比平瓣长,花瓣先端展开如匙称为“匙片”。匙瓣又依匙片的长短可分为长匙瓣、中匙瓣和短匙瓣。依形状又有直伸、内曲和反卷之分。

3)管瓣类:舌状花呈管状伸展。依管的先端开口或封闭分开管和闭管。又依管的粗细分粗管(管中部直径在0.6厘米以上)、中管(管中部直径0.3-0.6厘米)和细管(管中部直径0.3厘米以下)。

4)桂瓣类:舌状花为平瓣或匙瓣或管瓣1-3轮。筒状花变为桂瓣状(或称星管状)。

5)畸瓣类:花瓣奇特,可分为毛刺瓣、龙爪瓣和剪绒瓣。

4.按栽培方式分

1)盆栽菊:含独本菊(品种菊、标本菊)、多本菊(多头菊、多头品种菊)、案头菊、瓦筒菊、套盆菊等。

2)地被烫

3)切花菊

4)造型菊(艺菊):含大立菊(立菊)、悬崖菊、塔菊、盆景菊等

5.按产地分

我国药用菊花传统有杭、徽、滁、亳、怀、祁、济、川八大产区品质上佳,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亳、济、祁、怀、川均以药用为主。

在诸多产地所产的药用菊花中,被公认为地道药材的为亳、滁、贡和杭,被称为“四大名”,已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品质最佳”;《中药志》称亳花、滁花在药菊中品质最佳;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也称亳和滁品质最优。而这“四大名”其性状互有差异:

1)亳菊

它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的头状花序,直径1.5厘米~3厘米,总苞片3层~4层,瓣多紧密,绝大部分为舌状花白色或微黄色,极少数中央为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也直接称为“白菊”( 即说“白菊”时,只要不特指杭白,一般就是指“亳”)。它主产安徽亳州东南涡河两岸的蕉城区及涡阳县。近年,紧邻亳州的河南商丘大量引种的也是此种。

2)滁菊

它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是菊花中花瓣最为紧密的一种)。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药圣”——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云:“滁州,单瓣色白,味甘为上。”清朝光绪年间《滁州志》曾记载“甘菊产大柳(今南谯区大柳镇)者佳,谓胜于杭产而不可多得”。现主产安徽滁州市南谯区,其下辖来安县、全椒县品质亦佳。

3)徽菊

即贡菊。它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其古产安徽黄山市(原称“徽州”)歙县(故称“”),现主产区在黄山市歙县金竹村一带。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

4)杭菊

其产区在古代一直位于杭(州)嘉(兴)湖(州)平原一带,主产于浙江省桐乡市。它作为药茶两用品种,是浙江著名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

①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主产于嘉兴桐乡和湖州吴兴,多系茶菊。

②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均产自浙江,而主产于产于嘉兴海宁。

有医药专家对花的多年调研认为,亳菊的栽培历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如主产于山东嘉祥的济菊(又名“嘉菊”,古时由济宁通过运河运至外地,因此被称作“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主产于河北安国市及周边的祁菊据1936年赵橘黄先生所著的《祁州药志》介绍,也是移自亳菊或怀菊的产地;而主产于河南古怀庆府(即今焦作辖沁阳、博爱、武陟、温县一带)的怀菊形态特征与亳菊很相像,也有人认为是引自亳州;而古主产于四川中江,现有苍溪、仪陇等地的川菊也属白菊一类。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